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月牙泉 >> 月牙泉新闻 >> 正文 >> 正文

我的河西走廊之旅

来源:月牙泉 时间:2022/5/15
盖博士盖百霖 http://m.39.net/pf/a_9283465.html

我的河西走廊之旅

3月6日八点半,司机接我们去参观市东南25公里的莫高窟。购票验码扫码后,9点半我们第一批游客先看一个数字电影+球幕电影。二十多分钟的观看,已经让我想要进去一览莫高窟的真容。

看完电影,乘景交车到莫高窟。由于是淡季,每名导游带20人参观游览了十二个洞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随导游参观了第、、、、、16、17、、、、96、窟(按参观顺序记录)。其中96窟初唐的弥勒佛高35.5米,人物形象逼真。该像为弥勒倚坐佛像。在佛教信仰中,弥勒将是释迦牟尼佛之后的下一尊佛,他将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降生人间。根据大乘佛经描述,弥勒成佛后,将带来一个极为祥和、富足的美妙世界。这些思想反映了当时人们向往美好、安定生活的殷切愿望。

这身大佛建造过程是先在崖壁上凿刻大体轮廓,然后用草泥垒塑,再用麻泥细塑,最后用色料着彩。这尊弥勒佛像是倚坐的姿势,两腿自然下垂,目光下视,给人以高大威严的感觉。大佛的右手上扬作施无畏印,意思是拔除众生的痛苦;左手平伸作与愿印,意思是满足众生的愿望。

导游介绍:莫高窟第窟前室北壁《莫高窟记》等资料,知该窟初建于唐延载二年(),为四层重檐式建筑,塑像曾涂装金彩。公元9世纪之前改为五层,后历经宋代、西夏、清等时代重修。民国又将大殿改为九层,为硬山一面坡式建筑。是敦煌莫高窟的标志。

导游边讲解边提问,看到我们虔诚好问,她越发耐心,一会引导游客仰望洞顶,让我们根据人物服饰色彩断代,一会用灯光照亮前、左或右,讲解那个年代鲜为人知的故事……近三个小时的时空穿越,了解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更为他们用绘画记录历史场景所震撼!

参观完十二个洞窟,我们在九层建筑96窟的广场上拍照留念。走出后又参观了莫高窟博物馆。

下午2点半回到市区,匆匆吃了中饭,司机又马不停蹄送我们到呜沙山,月牙泉游玩。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沙泉共处,妙造天成,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千百年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

月牙泉内生长有眼子草和轮藻植物,南岸有茂密的芦苇,四周被流沙环抱,虽遇强风而泉不为沙所掩盖。因“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奇观。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

鸣沙山面积比较大,全部是沙丘,看着广阔的沙漠,想起来古代和中原做生意,从西域到中原,把西域的特产通过骆驼队穿过沙漠运输到中原,那是何等的艰苦。现在在鸣沙山的骆驼队变成旅游的工具,带着游客体验一下古代穿越沙漠的场景。

我们顺着不多的游人,走在细腻温柔的沙粒上,那天春风拂面,细沙飞舞,茫茫沙漠上一对柳树令我驻足观赏:这对柳树有个浪漫的名字——夫妻柳,有近半个世纪的的历史了,据说是种植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既然称作夫妻柳,当然就是两棵了,其实是同根系长出的两棵,两者相互依偎,被人们称作夫妻柳。在鸣沙山月牙泉的陪伴下度过了无数寒暑岁月,成了游客驻足流连的大漠一景。

看着夕阳即将西下,我和老伴开始爬沙山。顺着镶嵌沙粒中的铁挮,我俩爬七十多个阶梯,就席沙而座俯视月牙泉,辽望无垠的沙漠。休息六,七次后终于登到山顶,站在山顶一览无余:月牙阁,月牙泉及风中摇曳的干芦苇被夕阳洒下一片金辉,煞是好看。看着细软可爱的沙粒,索性脱了鞋袜,任凭沙粒鸣响伴奏,我在山顶黄沙大漠上酣畅舞蹈。嬉沙十多分钟后,转身看到硕大红彤彤的夕阳,不由得吟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我们又顺着原路下阶梯回到山下,还是下山容易省力。走走停停,恰好遇到驼队,观看一阵,穿过沙漠走出风景区。

作者/王永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