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月牙泉 >> 月牙泉图片 >> 正文 >> 正文

敦煌雷音寺西游记的终点,在这挂单是常

来源:月牙泉 时间:2023/4/4

住在敦煌月牙泉小镇,对面是规模宏大的雷音寺。看《西游记》长大的一代对这个寺名不会陌生。剧中每有人问起唐僧:“何去何从”?玄奘会莞尔慈悲一笑,双手合十恭敬回答:“贫僧从东土大唐来,前往西天大雷音寺拜佛求经”。

“雷音寺”取“佛音说法,声如雷震”之意。大雷音寺作为《西游记》目的地,贯穿全剧始终。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唐僧最后到达雷音寺已经热泪盈眶,剧中为了表达他跌宕起伏的心情,还唱了一首《波生极乐天》。

月牙泉

一年年含辛茹苦经冬夏,几万里风霜雨雪处处家。取来了真经,回返我华夏。鬓添白发,减损韶华,战胜了八十一难心不老,赢得了世代传颂是酬答。人生总有限,功业总无涯。休夸说妖魔鬼怪全打怕,莫提起险山恶水都平踏……

月牙泉小镇牌坊

西天古雷因塔寺林立,袈裟遍覆

鸣沙山下的雷音寺占地亩,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钟鼓楼、寮房、经堂,伽蓝殿……布局开阔,错落有致。从寺门走到最后的经堂,需要20分钟。很明显,这些并非玄奘时代留下的建筑群,而是近代根据汉传佛教寺院最普遍的布局新修而成。然而水泥仿古飞檐藻井并不影响寺庙庄严肃穆。试想一下,在飞沙走石,烈火骄阳常态的敦煌,保存一座千年木制建筑几乎是不可能的。敦煌的众多寺院都消失在风沙里,唯有大雷音寺重新觉醒,这背后有多大的愿力加持才行?

历史多次记载敦煌当地人笃信佛教。无论贫富,地位高低,有着供养佛寺和出家人的传统。自打丝绸之路贯通,敦煌作为重要十字路口,来往于此的人大致分类三类,即商人、使节、宗教传播家。佛教从印度传来,必过敦煌。西去求法的僧人和东往的和尚在这里交汇,不同的文化背景,摩擦出异样火花。

敦煌诸多石窟壁画中描绘了当地的寺庙特别多的景象。莫高窟珍藏的《唐敕河西都僧统洪辩告身碑》中已提及“古雷音”,推测初创应在唐代之前。晚唐至宋代沿鸣沙山北麓,西起月牙泉,东至莫高窟,三里一座庙,五里一座桥,塔寺林立,袈裟遍覆,统称“西天古雷音”。

挂单雷音寺是常态,也很无奈

从晋到宋代,在雷音寺挂单的名僧无数。所谓“挂单”即“云游和尚在这里临时居住。生活作息和法事活动要遵从挂单寺庙的习惯”。从敦煌往西,尽是荒芜沙漠,行走其间,九死一生。东晋和尚法显路过这里曾这样描述:“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耳。屡有热风恶鬼,遇之必死,显任缘委命,直过险难。”

西行之路如此艰难,行者们不得不谨慎地等待恰当时机渡沙海,挂单雷音寺是常态,也很无奈。了不起的是,这些以身犯险的和尚意志坚定,大都有非凡的才能,从不惧外在皮肉之苦。安逸的敦煌不是和尚的归宿,他们的心里只剩两条路。要么去西天,要么死在去西天的路上。

竺法兰、法显、鸠摩罗什、玄奘等诸多高僧大德都在此停留过,这个沙漠边缘的中转补给站在唐代就有了“善国神乡、佛国圣地”的美誉。特别是中原佛教在晚唐一度受到政府弹压,众多佛教徒将敦煌视为最后的净土,这一时期来雷音寺挂单的和尚更多,由此产生“汉传佛教以及艺术向西传播”的现象。

长途的艰辛换取来的报偿

汉武帝命名的“敦煌”仅从寓意“盛大辉煌”就能感受到它并不简单。敦煌被沙漠包围,到了夏天,有难以置信的高温,因此古人将敦煌定义为火属性,“敦”字也曾带着“火”部首。汉唐时代的敦煌远比现在所能看到的敦煌市区大很多,16.8万平方公里,包括了现在的瓜州县、玉门市、肃北、阿克塞,也包括了党河流域的疏勒河流域的广大地区。

随着西北祁连山一带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沙漠逐渐侵蚀绿洲,再加上明代闭关锁国,废弃了丝绸之路后,敦煌人口越来越少,古雷音寺不可幸免被地黄沙磨平。现在的敦煌绿洲不及以前的1/4。复建后的雷音寺是市区内唯一的寺庙,由于莫高窟早已被敦煌研究院严密保护起来,在那里举办佛事活动已无可能。于是,雷音寺的存在延续了敦煌人烧香拜佛的传统。

雷音寺、月牙泉以及月牙泉小镇搭配组成一条安逸的游玩线路。这个季节住在月牙泉小镇,待到日落马鬃山,气温降下来,柔柔糯糯的微风夹杂着鸣沙山的温度轻抚肌肤,非常温情。明月升起,隐隐听到雷音寺传来的诵经声……神识与盛大辉煌时代交融。

从雷音寺看到敦煌人对佛菩萨从未放弃的恭敬心,即所谓“法喜充满”。关于这种微妙感受,余秋雨先生描写得很真切:“从哪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到这里,都非常遥远,在可以想像的将来,还只能是这样;它因华美而矜持,它因富有而远藏,它执意要让每一个朝圣者用长途的艰辛来换取报偿——这就是敦煌的魅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0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