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渊源有两个说法:一、源自华夏上古的“夏至节”;二、以龙为图腾的民族的祭祖日。同时和三个传播甚广的传说有关:一、纪念屈原;二、纪念伍子胥;三、纪念孝女曹娥。时至今日,端午节已经是中华民族乃至亚洲儒家文化圈里多个民族的共同节日,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
端午节与其它中国传统节日一样,应自然而生、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它还承载着厚重而深挚的文化意涵与人文旨趣,展示着向死而生的大义人生、拳拳的爱国之心、百善之先的孝义理念等等。中国民俗节日,是重温传统,重温并不是模仿古人的形式,而是用心去体验传统的精神与情感。
时值端午节,我们选取敦煌遗书中部分关于端午节的记载,以此来追寻千年前的敦煌如何过端午,又有哪些敦煌独特的风俗活动?希望借由通过重温敦煌遗书中端午节不一样的过法,去体会古人对于节日的情感。
一、不赛龙舟去滑沙
登高滑沙是古代敦煌独特的端午活动。相对于多水的中国南方,西北的沙漠绿洲——敦煌,在文献典籍里并没有看到本地端午有赛龙舟的记载,反而因为敦煌有座鸣沙山而有了登高滑沙的风俗活动。唐代《元和郡县图志》“敦煌县”的条目记载:“鸣沙山一名神沙山,在县南七里。今按其山积沙为之,峰峦危峭,逾于石山,四面皆为沙垅,背有如刀刃,人登之即鸣,随足颓落,经宿吹风,辄复如旧。有一泉水,名日沙井,绵历古今,沙填不满,水极甘美。”文献中的“沙井”就是今天闻名遐迩的“月牙泉”了。
《敦煌录》-英国国家图书馆藏S.
《敦煌录》中就有端午登高滑沙的明确记载:“风俗:端午日,城中士女,皆跻高峰,一齐蹙下,其沙声吼如雷。至晓看之,峭峙如旧,古号呜沙,神沙而祠焉。”请注意文献中的“士女”二字,在古代的“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下,古代敦煌地区却在端午节这天,女性同样能登高滑沙,殊为难得。
敦煌民众端午节登高鸣沙山
最为重要的是,敦煌至今还保留有端午节登高滑沙的活动。
二、不一样的节日食物——团粽
晋代时,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但是,敦煌的端午节物是团粽,不是南方常见的粽子。因为敦煌不产菰叶,也没有可以包粽的竹叶。所以像《齐民要术》中说的:“俗先以二节一日用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夏至啖之。”在敦煌地区是难以做到的,于是敦煌人就会在每年端午时把糯米煮成熟饭,然后放在一个浅容器内摊平,还可撒些红枣之类的配料,上面加以重压,使其黏结成型,当地又称粽糕。
敦煌粽糕
古代敦煌将今天的“粽子”称为“团粽”,如在S.卷《端午相迎书》中就提到:“喜逢嘉节,端午良辰,献续同欢,传自荆楚,但惭羁泊,何可申怀,空备团粽,幸请光临。请奉状不宜。”
《端午相迎书》-英国国家图书馆藏S.
三、不一样的献礼
端午节献礼物在古代典籍中常常见到,甚至献礼的价值很高,花费巨大,比如唐高宗李治就有《停诸节进献诏》,其中提到:“以将进献,巧丽过度,靡费极多……贞观年中,已有约束,自今以去,并宜停断。”高宗李治以诏书的形式明令“停断”,可见当时逢节日而献礼已经造成了社会负担。
相对于中原地区,古代敦煌则是以薄礼表厚意,比如P.卷《贺端午献物状》:“酒伍瓮,麨叁硕。佑伏以蕤宾令节,端午良辰,辄申续寿之仪,用贺延长之庆。前件微甚少,谨充献贺之礼,尘渎威严,伏增战惧,伏乞特赐容纳,俯听处分。牒件状如前,谨牒。”可见,古代敦煌端午的节物就是酒和麦面。端午献此二物,一是欢聚庆饮,二是祈福延寿,看似礼轻,实则情重,古风如是!
《贺端午献物状》-法国国家图书馆藏P.
四、不一样的贺信
古人逢节日致贺信非常普遍,但是古代敦煌的贺信却有点小小的不一样,因为在贺信中会出现“献寿”、“福佑”、“祯吉”等具有道教色彩的词汇。这些反映出敦煌时岁民俗中的道教文化元素。如S.卷记有三则贺端午的书状范文:
1、端午:伏以蕤宾嘉节,端午令辰。献寿早同楚俗,彩丝亦无忝于昌期,伏惟照察,谨状。
2、同前:采兰佳节,南午令辰。角黍既同楚俗,奉觞必仿时风。伏惟福佑,以继祯吉。伏惟明察,谨状。
《杂写》-英国国家图书馆藏S.
再如:英国国家图书馆藏的S.,就记载了一则端午符咒:“五月五日天中节,一切恶事尽消灭。急急如律令!”道教色彩更为明显。
五、古今不同的赐扇、送扇
赐扇之风行于初唐,现代人已经不再送扇子了。但是这一习俗在敦煌遗书里有很多记载,如《应用文范》(S.),内有《端午日贺扇》:“蕤宾膺候,端午今晨,伏蒙鸿恩,各赐团扇,愿扬仁风。某某等无任惶悚。”
《端午日贺扇》-英国国家图书馆藏S.
莫高窟第窟-执团扇女供养人-中唐
此外,古代敦煌还有为祈福、祛疫、保平安而佩带香包、丝节彩带的习俗,虽然保留至今,不过这些习俗在古代与其它地区就都一样了。
敦煌是丝绸之路的节点,随着各个文化区域之间的物资流通和人群迁徙,使得各种文化在敦煌得以交流和融合,而敦煌在吸收诸多文化元素时,也保有自身独特之处。通过敦煌遗书,可以看出古代敦煌的端午节在内涵和意义上与中原地区基本一致,但同时也保留了一些自己的地方特色。当历史文献见证了这些不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古代端午节有着更为丰富的活动类型和文化意义,同时在追述历史中,我们将再次追寻到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最后,祝朋友们端午节愉快、安康!
编辑:付华林
审校:孙志军杜鹃
版权声明:
敦煌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