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月牙泉 >> 月牙泉资源 >> 正文 >> 正文

报告刚刚去过,月牙泉鸣沙山美丽依旧

来源:月牙泉 时间:2022/8/9

月牙泉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地方,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这是我连续第二年自驾来到这里,如果非要总结出到底是什么如此地吸引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舟车劳顿、不远万里而来,其实本想说是因这里的一切,但是那样回答会有敷衍了事之嫌,那么我索性提炼出:驼队、鸣月阁、沙山,它们总会有令人神往的足够理由......

在中国,最能再现古丝绸之路“辉煌”的驼队当属鸣沙山月牙泉,特别是节假日,曾经看到一张黄金周的照片,那时骆驼挤着骆驼、肩并肩、头挨头,并排几纵队排满了沙山!我从来没有尝试过在鸣沙山骑骆驼,因为不止一次的有老友跟我抱怨:鸣沙山牵驼人借拍照索取小费,稍不如意即态度蛮横。所以我更乐于爬去某一处沙丘,远远的望着驼队,那时脑海中充满了对敦煌千年的畅想和眼中所见无尽的美好......

与我一样的大有人在,如果您仔细寻找,一定能找到摄影师的身影,他们拍摄驼队成为鸣沙山月牙泉之旅最为欢喜的内容,有时候他们被我发现,在按动快门的瞬间,他们也会成为画面中靓丽的风景。当然,我们在惊叹大漠奇观的同时,最吸引游人眼球的当属那一队队绵延不绝,缓慢行走在鸣沙山脚下、或沙丘之巅的驼队,那时驼玲叮咚,岁月悠扬......

我们都知道骆驼自古就有“沙漠之舟”之称,从远古至近代都是西北荒漠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从汉代开始,驼队即是古丝绸之路的象征,驼铃声声不息的清脆悠扬了千年。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骆驼都是古城敦煌农民生产生活重要的牲畜,当地农民用它耕作、驼运。养骆驼从古至今都是敦煌人民的习俗,延续至今......

时至80年代中期,随着敦煌旅游业的振兴,骆驼这古老的“沙漠之舟”又重新得到人们的重视和用武之地。据了解,目前靠近月牙泉景区的月牙泉和鸣山两村,骆驼成为了村民的的致富之源,每家少则2、3峰,多则7、8峰,据说一峰骆驼每年至少能给养殖户带来4、5万元的收入。这是一件好事,如能再完善驼队的管理,鸣沙山和月牙泉驼队完全有机会成为鸣沙山月牙泉的名片......

鸣沙山名字的由来,就是因为这里的沙子“会唱歌”。从学术角度来解释,鸣沙山沙粒中的主要成分石英被溶蚀,形成蜂窝状、鳞片状结构,沙粒与沙粒不停的碰撞、摩擦也会形成碟形、三角形、锅形等凹坑,它们形成了“自身共鸣箱”。而且,高大的沙丘、复杂的地形、常年存在的地下水还会催生“壑谷共鸣箱”、“蒸汽共鸣箱”、“干湿沙层共鸣箱”,只要摩擦沙子,声若战鼓雷鸣,其声隆隆,真可谓是大自然的杰作......

鸣沙山地处巴丹吉林大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中间的过渡地带,地势极为特别。鸣沙山千百年来,沙丘似乎形成亘古不变的记忆,何处该丰满、何处该凹陷,都自有安排,比方说人为的踩踏、沙滩越野的车辙,都不足以给它带来任何的改变,一场风沙会让一切都归于沙漠本来的样子,其他所有都只能是过客,所以我们这等凡夫俗子根本就不必奢望或担忧会给鸣沙山留下痕迹,只要不丢下垃圾,那么人类连脚印都不会留下......

鸣沙山有其奇妙现象,风吹沙舞,沙粒不会因风吹而滑落,而是会逆风而上,这也是月牙泉始终存在的原因。鸣沙山有新月形沙丘,学术上解释为:当风吹向沙丘时,在近地面处遭受阻挡,风速减小,气流堆积,而沙丘顶部风速大,气压小,这就会产生沿沙丘向上的爬升气流,沙丘也会把风“劈开”,造成绕流,背风面不均匀的气压更会造成涡流,在单向风长期的作用下,沙丘就会成为新月形,新月形沙丘是摄影师最为喜爱的自然景观......

鸣沙山也有“沙中贵族”金字塔形沙丘。它形成条件苛刻,在世界沙海中只占到8%左右,还是最为高大的类型之一。月牙泉边就有金字塔形沙丘,可谓“天选之地”,这些条件都铸就了这里"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金字塔形沙丘一般分布在山前地带,相比新月形沙丘更加稳定,不易移动。鸣沙山并非大沙漠,却拥有大沙漠该有的杰作,堪称奇迹......

敦煌古城之所以那么的令人神往,与其所处大漠边缘有最直接的关系,从古至今一座城市置身沙山边缘,却安然无恙。《水经注》云:“(敦煌城)南七里有鸣沙山,故亦曰沙州也。”。我曾经乘坐沙滩越野直达鸣沙山海拔米最高处,也如这张照片一般在日落时分,那一刻不仅一睹敦煌全城迷人风貌,更有幸望见最美的鸣沙山和月牙泉,此生无憾......

到了鸣沙山月牙泉怎能忽视鸣月阁?鸣月阁位于鸣沙山脚下,月牙泉南岸,建筑群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据说,月牙泉在汉代就是游览胜地,唐代有船舸,泉边有庙宇。可惜在文革期间被毁于一旦。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在原址按照原貌重新修建了鸣月阁,总建筑面积平方米,为仿唐古建筑群,同时借鉴了敦煌壁画所描述的建筑特征,用对称的布局,采用回廊环绕、楼阁层出的手法和风格......

月泉阁是鸣月阁建筑群的最高的建筑,站在阁楼上,近可观清澈碧绿如一弯明月的月牙泉,远可看金黄曼妙的鸣沙山。建筑群包含有墨池雲、山泉辉映、水月中天、第一泉、听雷轩、鸣沙月泉等楼阁。我们从遥望驼队的悠长、到攀爬沙山的雄壮,乍一到这里,顿时会觉得神情恍惚,茫茫大漠怎么会有如此心安理得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之处?......

“除却灵池何处觅,茫茫千里尽平沙”,这是清代诗人朱堃《月牙泉歌》的最后两句,出现在鸣月阁极为恰当。汉元鼎四年(前年),汉武帝得天马于渥洼池中,后人疑月牙泉即汉渥洼池,遂立一石碑曰“汉渥洼池”。我坐在鸣月阁,手捧一杯清茶,再望月牙泉,感慨这一望即是千年啊,正所谓“四面风沙飞野马,一潭之影幻游龙”......

鸣沙山横亘在敦煌大地之上,金黄的细沙将它装扮的无比瑰丽,风吹沙山,轰鸣作响。自古,野蛮的风沙总是对月牙泉敬而远之,总会想方设法避开它绕道而行,千百年来秋毫无犯,直到近些年才有传闻称:月牙泉靠人工续水才得以维持,在这“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的大漠之中,在夜幕来临之际,我不禁为美丽的鸣沙山月牙泉担忧起来......

凡到过月牙泉、鸣沙山的人,都会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慨。“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这首《月牙泉》,久久回荡在耳边。这一次自驾敦煌之旅,因鸣沙山月牙泉的驼队、鸣月阁、沙山而久久不能平息内心的激动,同时也魂牵梦绕的想念那里,唯有深深的祝福,祝愿鸣沙山、月牙泉永远的美丽下去!图文原创:文艺蜀黍看世界,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