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月牙泉 >> 月牙泉资源 >> 正文 >> 正文

圆梦之旅敦煌为了心底的边塞情怀,来一场西

来源:月牙泉 时间:2022/9/3
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index.html

高中的时候,喜欢余秋雨,因为《文化苦旅》,对敦煌有了深深的迷恋,那时候总想着有一天能去一趟敦煌,看看莫高窟、月牙泉,去感受什么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于是在很多年之后的冬天,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一个人,背着包,去敦煌转了一圈。

从兰州转车,在兰州吃了最正宗的兰州拉面,逛了黄河风景区,晚上坐上直达敦煌的软卧出发了。睡一觉醒来,正好到敦煌站,冬日的清晨本来就来的晚,出站后外面还是黑的,酒店有安排接站,司机师傅正好也有包车业务,于是订好了行程回酒店稍作休息就跟着他的车先去敦煌西线。

敦煌古城

本来敦煌古城不在此行名单,但既然经过了去看看也无妨。说是古城,其实是影视城,仿造宋朝沙州古城建设,后来又成为《封神演义》、《新龙门客栈》、《奔跑吧兄弟》等众多影视剧和综艺节目的取景地。每条街道的建筑风格都代表一个地区,走在其中便可寻找地域穿梭的神奇感觉。只是去的时候临近春节,是淡季中的淡季,基本没几个人,但却真的感受到了那种大漠小城的荒凉与萧索。

阳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首《渭城曲》的千古送别绝唱使阳关名扬天下。而在久远的历史岁月中,阳关都与武帝拓疆、迁民实边;张骞出使、凿空西域;去病出征、收复河西;天马西出、龙颜大喜;广利伐宛、用兵神奇;玄奘取经、归途此间;王维劝酒、渭城谱曲等风云人物、历史事件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构成了壮丽的历史画卷,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铸成千古传唱的阳关盛名。

此去阳关,感受到的是大漠自然风光的奇险与广阔,也领略了大汉盛唐历史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在阳关博物馆,有一个见证了阳关历史的文物,一具汉代的婴儿干尸,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具干尸出土于阳关去往西域南道的一座残破烽燧附近。据考证这个婴儿只有一两个月大,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它的头骨部分,额头余棕色胎发;在婴儿身上裹有两重衣衾,半露额面,下部束帛带,衣被等朽烂严重,唯见红、蓝色绢帛及棉絮。更奇特的是,这个小小的婴儿居然还用一副棺木装殓。棺木外裹一层罗布麻编制的密纹草席,棺木由胡杨木刳剖制成半筒状,分盖、底两部分,两端镶扣档头木,棺底铺一层棉被。在条件艰苦的边塞地区有丝绸被褥,还有棺木,足以见得他的父母家人对他的疼爱和宠爱,可惜的是,他还没来得及看看这个世界就永久的沉睡了。

我想,在两千多年前,这里应该是繁华的,热闹的,虽然边塞地区生活条件艰苦,但是戍边的将士们,还有他们的家属,也在这里安居乐业,牢牢的守卫着当时国家的门户,也护卫着汉唐盛世。

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这首诗描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也表现了当时戍边将士的豪迈气概。

玉门关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汉武帝在位时修建,在古代起的主要是军事防御作用。汉武帝修建玉门关的目的,是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的进犯,维护汉朝统治的长治久安。实际上玉门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推动我国西北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关卡,也是连接中原与北部游牧民族聚居地的一个重要地点。玉门关隔开的不仅是中原和西域匈奴,还有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玉门关,我们能够看到明显的感觉到两种文化的对抗,也能看到中原商队和西域商人的友好往来的痕迹。

当历史走过千年,玉门关遗址仍然耸立,当时的繁华也只剩下了断壁残垣和它四周的荒凉戈壁、一望无际的沙漠。但在遗址之上,透过千年的时光,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它在向我们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它的荒凉和辽阔也更显悲壮。

汉长城遗址

西汉时,中原王朝为了对外抗御匈奴骚扰,加强边塞建设,对内安定百姓生活,巩固中央集权,以加强同中亚、西亚各国的贸易和友好往来,由令居(今永登)开始,经河西走廊、张掖、额济纳旗、金塔、嘉峪关、玉门、安西等地,到敦煌西湖的马迷土建起了长城。并将“亭”(烽隧)、“障”(较大的城堡和烽火台)修至盐泽(今罗布泊)楼兰古国。这便是汉长城。

敦煌汉长城的结构并无砖石,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敦煌北湖、西湖一带,生长着大片红柳、芦苇、罗布麻、胡杨树等植物,修建长城时,就用这些植物的枝条为地基,上铺土、砂砾石再夹芦苇层层夯筑而成。以此分段修筑,相连为墙。长城内则低洼地铺盖细沙,称为“天田”,以观察脚印之用,是一种防御措施。

敦煌境内北端现存除碱墩子至马迷土的汉长城干线外,还有玉门关至阳关、阳关至党河口、马迷土至弯腰墩的汉长城支线。随着两千多年岁月的流逝和风雨流沙的破坏,部分长城被夷为平地,多半长城保存下来。其中玉门关西面党谷隧一带的长城保存较好,地基宽3米,残高3米,顶宽1米,为我国汉代长城保留最完整的一段。

敦煌的汉长城遗址段是全国最独特的汉代长城,现保存仍较完整,值得去看一看。毕竟看到这个汉长城的恢弘气势,就能想象到大汉王朝汉武大帝的宏图伟业。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从敦煌市区驱车前往,穿过一大片戈壁荒漠,经过玉门关,然后再沿曾是丝绸之路古道的疏勒河谷西行即到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敦煌雅丹地貌土质坚硬,呈浅红色,属于古罗布泊的一部分,是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布局有序、造型奇特,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与青色的戈壁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引人注目,是一座罕见的天然雕塑博物馆。进入雅丹,遇到风吹,鬼声森森,夜行转而不出,当地人们俗称雅丹为“魔鬼城”。

我们去的时候,因为起风,风沙太大,景区临时关闭,只能无功而返。不过在萧瑟的冬季,开车在荒凉的戈壁滩,很久对面才会有另一辆车经过,那种在路上天地间仿佛就只有一行人的辽阔也让人心旷神怡。

敦煌莫高窟

来敦煌,初心是追随《文化苦旅》的脚步,来瞻仰余秋雨书中的莫高窟。乘出租车一大早就赶去了莫高窟,而且特别幸运,据导游小姐姐说,因为人少,能参观到比平时更多的佛窟,如果现在再去可能不会有这个幸运了。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景区由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和莫高窟石窟两部分组成,拥有大量的壁画、石窟、文物等。洞窟内到处画着佛像、飞天等,既有高达九层楼的坐像,也有十几厘米的小菩萨,数量众多,形态各异。当洞窟里的壁画和导游的介绍结合,我们似乎看到了活了千年的生命,在一个个遥远的故事中,这些形象也生动起来。

相比世界各地兴盛于一时的遗迹,莫高窟的鲜活在于其千年的累积,从北魏的奔放豪迈,到隋朝的畅快柔美,再到唐朝的瑰丽灿烂,再到五代、宋朝、元代,每一个时代都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烙印。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来了,又走了,他们给未来留下了如此丰富的时代色彩,在这里,听故事、学艺术、研究历史、探讨文化,甚至只是看一眼这山壁上的诸多石窟外貌,你也会不虚此行。

鸣沙山、月牙泉

自汉朝起就是著名景点的月牙泉,有“沙漠第一泉”之称,在那个时代很受文人骚客的欢迎,吟诗划船是他们经常来此进行的游玩项目,由此可见那时候的敦煌有多繁华。当然这也是自我们小学课本时就有的梦想之地,这回终于亲临其境。

从游客中心到鸣沙山其实可以骑骆驼,但我时间很充裕,想慢慢溜达。为什么叫鸣沙山?敦煌鸣沙山沙峰起伏,金光灿灿,宛如一座金山,像绸缎一样柔软,少女一样娴静。在阳光下一道道沙脊呈波纹状,黄涛翻滚,明暗相间,层次分明狂风起时,沙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轻风吹拂时,又似管弦丝竹,因而得名为鸣沙山。

鸣沙山和月牙泉其实是在一个地方,自月牙泉附近顺木梯而上登鸣沙山,在山顶极目远眺,这个角度看到的月牙泉估计就是你在各种美图上看到的月牙泉本泉了。

一片绿洲,掩映在鸣沙山怀抱,月牙泉就躺在绿洲里。就这一汪清泉,静卧荒漠,日月蒸腾,千年不涸,风沙弥漫,依然鲜活。我去的时候是冬季,虽然没有了绿色,但枯草、老树、鸣沙山也将月牙泉衬托的娴静美丽。

据说,历史上的月牙泉不仅“千古不涸”,而且水面、水深皆极大。有文献记载,清朝时这里还能跑大船。但是现在,月牙泉什么时候会干涸却成了人们担心的问题?只希望月牙泉的治理维护能保持它的这份美丽,毕竟它值得所有人近距离感受至少一次。

其实,距去敦煌已经过去了六年,整理照片的时候很多当时的小细节在慢慢涌现,我以为已经忘记了,其实还在我的记忆中不曾褪色。还想再去一次敦煌,去一次大西北,几年前敦煌梦已圆,但我还想为这个梦再加一些色彩,毕竟还有一个遗憾,敦煌博物馆没参观成,谁会想到,原本安排的很好的行程,会因为博物馆停电而未完成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