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月牙泉 >> 月牙泉资源 >> 正文 >> 正文

甘肃投入470亿,只为给月牙泉续命,

来源:月牙泉 时间:2024/8/30
月牙泉的历史与困境

甘肃敦煌的月牙泉是一个备受瞩目的5A级景区,也是敦煌的“金招牌”和“摇钱树”。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上世纪末,月牙泉的水源接近干涸,平均水深只有0.7~0.8米。为了挽救这一状况,敦煌投入了巨资,致力于给月牙泉“续命”。

作为一座以其“月牙”状形态而得名的湖泊,月牙泉的长约米,宽约25米,目前的平均水深约为1.5米。泉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党河的地下古河道。在古代,由于地下暗河的水源充足,月牙泉变成了一片湖泊,水势浩大,甚至可以行船。而如今,由于人们不断垦荒造田、打井灌溉等活动,渐渐地榨干了地下暗河的水源,导致泉眼已经不再涌水。到了年,月牙泉已经接近干涸,岌岌可危。

为了解决月牙泉的水源问题,甘肃先后采取了两种补水方式。第一种方式是通过铺设输水管道,以人工注水的方式提高月牙泉的水源补给量和水位。然而,由于月牙泉地处沙漠地带,存在严重渗漏问题,因此该方式只是治标不治本。而且,由于水质不同,无法与泉水融合,导致泉水浑浊并散发着恶臭。因此,这种补水方式很快就被放弃。

为了更好地复原自然生态补水的方式,当地决定模仿地下水补给泉水的过程。他们将党河一分为二,在最有利于补水的一段河道上建设了一个大型渗水场。这个渗水场全长5.8公里,宽度在-80米之间,距离月牙泉仅有4公里。通过这种方式,渗水场的水源能够在-5天内渗到月牙泉,实现持续不断的自然补水。每年可以补充月牙泉大约万立方米的水量,使月牙泉的水位回升到约1.5米左右。

尽管通过这种补水方式,月牙泉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是这样的投入是否值得将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让我们来算一笔账:月牙泉补水工程的总投资达到了47亿元,占敦煌当地旅游年总收入的约三分之一。虽然可以说这是一次高昂的投入,但实际上并不亏本。因为每年,月牙泉的旅游收入就能达到40亿元,只需要一年的时间就能收回补水的成本。即使只能维持20年,也是有利可图的。此外,月牙泉的补水工程也可以从文物古迹保护的角度进行考虑。毕竟,一个千年古迹的消失是无价之宝,而这个错误又是由人类自己造成的。

对月牙泉补水工程的评价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月牙泉补水工程的投资回报是显而易见的。月牙泉每年的旅游收入能够对补水的成本进行弥补,在短时间内就能实现利润。即使考虑到补水效果维持的时间有限,仍然是一项经济上的赚钱项目。此外,月牙泉的恢复也对敦煌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景区的吸引力和知名度得到了提升,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这不仅增加了当地的旅游收入,还为周边的酒店、景点等相关产业带来了发展机会。

从文物古迹保护的角度来看,月牙泉补水工程是一项必要举措。月牙泉作为一处千年古迹,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如果任由它干涸消失,那将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损失。通过补水工程,月牙泉得以保留下来,世世代代的人们都能够欣赏到这一自然奇观。这不仅是对敦煌地区历史遗存的保护,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个人思考与见解

月牙泉补水工程的例子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首先,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往往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和危机。只有在充分认识到自然资源的珍贵和脆弱性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好这些资源。

其次,对于保护文物古迹、历史遗存而进行的补救措施是必要的。文物古迹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见证,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如果我们不能采取措施保护和修复这些遗址,那么我们将失去更多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机会。因此,无论是投入资金进行保护修复,还是进行相应的补救措施,都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是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在进行补救措施或者其他保护措施时,经济效益往往是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既要保护环境和文物,又要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是一个需要权衡和平衡的任务。只有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才能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月牙泉补水工程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类需要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文物古迹,同时在平衡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求良好的平衡。这不仅是为了我们自身的利益,也是为了后代子孙的福祉和文明的传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