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默默耕耘教坛三十载,如今两鬓双雪,是他三十年披星戴月霜华浸染,也是他用一分一秒堆叠起的悠悠岁月。
最近,因为一张照片他在朋友圈火了一把。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厦门市高三学生原定8月1日的返校改为线上网课。
照片中的他一手抱着婴孩儿,一边在灯下读书备课,不知被谁悄悄定格。那是他日常到不能再日常的一个夜晚。有书相伴,长夜无声。书柜的玻璃窗上映出爷孙俩安静恬然的读书图景,像一幅油画。画里的他庄严静穆,画里的她天真仰望,在他们的世界里有种情怀正在传递,无声无息,却胜过千言万语。
一颗读书的种子,一株治学的幼苗
——福建教育学院鲍道宏教授
这张照片被发到朋友圈之后,大家纷纷留言点赞。“意境太美”“读书,从娃娃抓起。”福建省教育学院鲍道宏教授评论称“一颗读书的种子,一株治学的幼苗”可以说代表了学人对读书人的 赞美和期许了。
稚儿仰望的高度里,
有她最初的星空烂漫
长者专注的目光下,
是他一生的星辰大海
——福建教育学院卢永霞老师
福建教育学院卢永霞老师的评论是一首小诗,星空烂漫、星辰大海皆在读书中,而这恰是一个特级教师成长的人生姿态。
“一眼墨香千秋万代/一眼明眸天真无邪/一眼,不知一眼/一眼,期待一眼”
——一位税务局干部
窗外是不是有风吹过?
我看见蝴蝶在煽动翅膀。
——《福建教育》编辑吴炜旻
《福建教育》杂志社吴炜旻编辑即兴题诗一首《题邹特抱孙夜读图》,以诗人敏锐的感知,将照片的意境诠释得唯美浪漫。引得众人纷纷作诗应和。
原诗:
题邹特抱孙夜读图
永远像一个五岁的孩子
暖暖的窝在肚肚上
每天睁着新奇的眼睛
打量着这个前世见过的世界
窗外是不是有风吹过?
我看见蝴蝶在煽动翅膀。
鸟儿们收拢尾羽,
听池塘里蛙鸣欢唱。
那窸窸窣窣的是什么声音?
仿佛老鼠钻出温暖的炕。
夜色里有人点亮灯火,
温暖了旅人潮湿的心房。
八月炮火渐渐沉寂,
瞌睡虫又跑来跟我做伴。
蹩着小嘴打个哈欠,
还是想扒开爸爸的眼睛再看一看。
她看到三尺讲坛与桃李漫天,
也看到拂面繁花与铁马金戈。
这将成为她丈量世间的度衡。
——厦门外国语学校裴双双
原诗:
《寂夜》
高悬清朗明月,
大地缄默无声,
书斋充盈着书籍,
避雨的蝴蝶写了一行诗。
古朴书笺被灯火映得明亮,
窗外雨声与梦中的炉火噼啪作响
你拥着孩子读着书,
而她用目光形容着你,
纸砚间长成的孩子,
热爱书卷的墨香,
她咿咿呀呀地呢喃,
抬起莲藕似的臂去探寻。
她看到三尺讲坛与桃李漫天,
也看到拂面繁花与铁马金戈。
这将成为她丈量世间的度衡。
就算月亮发皱,星辰干涸,
昏暗中的灯光也为稚嫩的生命
带去灵 的富足。
雨季还未过,
云自八方而升,天顶闪出金光数缕。
人们在世俗中穿梭,
而你淡然地站在最伟大的路口,
任由风卷走36度的体温,
守望着无数人的必经之地。
当夜晚卸下白昼,
屿浪见舟,月沉西山,
你正是那高耸明亮的灯塔,
坚定而执着。
你专注的双眸
透过那幅黑边的快要断裂的镜片
投向
你手握的那片密布着点横撇捺的方块字的大海
——厦门外国语学校欧阳国胜
原诗:
三代人
你专注的双眸
透过那幅黑边的快要断裂的镜片
投向
你手握的那片密布着点横撇捺的方块字的大海
目光澄澈的柔柔的碧波里
荡漾着我刚睁开的幼小的心灵
仰头童真地萌望中
我看见慈祥的静夜思在书中凝望
电风扇的光
混合着爷爷胡子拉碴的气息
暖暖地映在虚幻的对岸
成了一帧风雅颂的历史图腾
我的朦胧的凝视里
你的专情的和蔼里
还有身后隐匿的阿妈阿婆的镜孔里
用赋比兴的按钮定格成一幅油画
在文字织成的灿烂星河下
你就是一个忘归的稚子
在稚子的清眸波光里
你就是一片温暖的星河
——厦门外国语学校温遒
原诗:
星河
剥去修齐的华衮
这不过是你家居的方式
以此与书典唱和
有着月色一样的柔和
有着柴火一样的温香
在文字织成的灿烂星河下
你就是一个忘归的稚子
在稚子的清眸波光里
你就是一片温暖的星河
她是你簇拥的田园
她有着滤去风烟的月牙泉
拥她入怀就是这么奇妙
你掌中的史书也因她而柔软
就像她的橡皮泥
就像早上温暖的面包
岁月流转
读书的人
渐渐被她读成了一本书
那仰望的星河
终被定格成她头顶
神秘的图腾
他们,
把浪漫照进现实,情怀撒向远方。
是代际的交替,是生命的无限延长。
——厦门外国语学校张筱媛
原诗:
他,
在向前探寻,探求那漫长岁月中灵 的容纳和思考。
她,
在向上观望,瞻望那高于她的穹苍和属于她的未来世界。
他们,
都在自由而纯粹的凝视着真诚。
一个长者,
因人格的高贵,才华的超群。
仿佛长风一振,众萌自偃。
一个孩子,
因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
仿佛宇宙间的灵秀之物,属于明天。
他们,
把浪漫照进现实,情怀撒向远方。
是代际的交替,是生命的无限延长。
试题邹特读书弄孙图
——厦门外国语学校杨淑惠
疫蔓居深避俗客,
花月色半人家。
书轴向晚页页声,
稚孙怀中咀光华。
种树乐培佳子弟,拥书权拜小诸侯
他是语文教研组的一棵大树,我也渴盼着自己能够成长为一棵树,和语文组的伙伴们一道风雨,共成荫凉。何其有幸,职业道路上的 位引路人是他,他是学高身正的师者,他是高山景行的先生。
——厦门外国语学校徐可
一个人能够对一份平凡的事业用朴素的热爱和坚持默默奉献三十年,即便他没有什么成绩,也是值得敬佩的,更何况在这条路上,他硕果累累。他埋头读书,笔耕不辍,发表著述、论文成果无数。他是学校的教研室主任,培育和指导大批英才。他是正高级、特级教师,门下桃李遍布四海,是学生眼中堪比百家讲坛的好老师。他率先垂范、提携后进,将良好的学术氛围与人文关怀的温度在厦外传承下去。
这便是他——邹春盛老师,这便是厦外语文人。日有所读,涓滴成海,我们把读书育人的使命融入每一个日常,在三尺讲台和飘扬的粉笔灰里寻找我们的星辰大海,无数个白天和黑夜,我们用埋头伏案的身影取代了家人团聚的时光,不为骄人的成绩,只为将真善美的种子埋进泥土,在每个幼上的生命里生根发芽,直待有一天枝繁叶茂,嘉木成荫。
供稿:语文组
审稿:王雪梅
编辑:刘毓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