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世界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沙漠。
沙漠,是因局部水资源分布不均匀而导致的陆地产物。
当降水量保持在毫米以上,称之为沙地,也就是沙化土地。
沙漠土壤化本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如果人们不去解决根本的缺水问题,那即使是黏土,也一样可能沙化,变为沙漠。
所谓“沙进人退”,这是一个十分残酷的问题,如何高效利用沙漠地区里有限的水资源,才是解决土地沙化的基本。
无论是沙漠还是戈壁,本质上其实都是土壤,农业中将其称之为沙质壤土,也可以称其为母壤,而园艺业又将其称之为基质。
并且在沙漠中是从来不会缺少植物种子的,强烈的大风会输送来绿洲所需的一切种子,所以只要有水,那里就可成为绿洲,成为生物的完美家园。
现如今人们穷尽一切办法想要去固定沙丘,但作用却极其有限,无论是中卫铁路沿线、还是麦草格,终归还要从水的问题上去解决这一问题,也从来没有更换土壤等说法,使沙漠转变为沃土。
简单来讲,哪怕人为的制造了绿洲,那缺乏有效降水,绿洲也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消亡,当有了丰富的降水,沙漠便会自然形成郁郁葱葱的绿洲。
抓不住重点,只会让治沙误入歧途:如果我们抓不住治沙的重点,那不但会白白耗费精力无益于治沙,还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现如今我们看到那些已见成效的治沙措施,像是蚂蚁森林、塞罕坝造林和毛乌素治沙,其实都是从水上想办法。
像是蚂蚁森林,它是利用了改变微地形的方式配合沙生植物治沙,人们让地表变得起伏不平,利用地形形成积雨面积,因此种植在最低点的耐旱沙生植物就可获取更多的水分。
像是塞罕坝、毛乌素和库布齐则是采用的地表覆盖法,以此保留水分,降低蒸发。那里使用了红柳、沙柳等速生植物,以此荫庇地面,降低风速,并且沙柳条和叶子还能覆盖地表,如此也能减少水的蒸发,以此提高植物的成活率。
此外,要知道土壤的毛细管是要多于沙地的,因此土壤表面散失的水分其实更多,不但不利于锁住水分,甚至还能加速水分流失。反而沙地由于表面的沙粒阻断了毛细管,其实更能锁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绿洲农民要将黏土、壤土改变为沙土地的原因,因为经过长期实践他们已经明白,沙土地的空隙要更大,也更能保水。
即使一些土壤质农田并不缺水,但由于漫长时间里水分在毛细蒸发的过程中不断的将地下矿物质溶解,并慢慢搬运到了地表,因此土壤也随之盐渍化,慢慢变得无法耕种。也或是人们没有放弃耕种,但产量也一定会受到影响。
沙漠甚至可以说是不缺水的,因为在绝大部分沙漠的演化过程中的富集,使沙漠地区的含水层中有着大量的淡水,并且沙漠地区工农业用水极少,水资源得以保留。很多沙漠里相对低洼一些的地区都有着天然的泉眼,像是敦煌的月牙泉,巴丹吉林沙漠里的诸多“神泉”等等,可以说对于治沙起步需要的水,还是可以满足的。
大面积治沙+低耗水农业,或许是西北地区防沙治沙的最有效手段。并且现如今比较火爆的沙漠光伏项目,其实也对治沙有利,因为大量的太阳能光伏板会有效的隔绝太阳,也能降低地表风速,光伏板还有着集雨的效果,提高植物存活率。
延伸:看到这里的朋友,可能对上述提到的“沙漠比土壤更保水”具有一定的质疑,这里我再多讲解一下这一问题。
首先,我们所指的是沙漠中保存水的能力,并非保持土壤的持水率。沙子的质地松散,因此水会更快速的下渗,这样就会减少蒸发,要知道沙地都是颗粒更大的沙粒在上方,下方相对更加细密,因此可阻断毛细管,因此水就可更多的留下来,不会受大风等因素影响被“刮跑了”。
反观土壤的颗粒相对一致,水分更加均匀,而处于上层的地方经过长时间的日晒风吹,水分早已被带走,因此它会通过毛细管补充,也会使被溶解的无机盐等物质随毛细管上升。当补充的水分不断被蒸发掉,就会留下越来越多的无机盐,因此慢慢变为盐碱地。
盐碱地的改造其实可以说比沙漠更加废水,并且就农业而言,盐碱要比干旱更加可怕。
看到这里,不知道大家对沙漠土壤化到底是伪科学还是真发明有没有明确的答案了?不知道大家对此有没有自己的理解,欢迎分享,让我们一起学习、探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