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末,月牙泉水源逐渐干涸,水深仅0.7~0.8米,不仅无法满足游客的观赏需求,也面临着被遗忘的命运。作为国内著名的5A级景区和敦煌的“金招牌”,月牙泉的干涸对于地方经济和文化遗产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敦煌决定不惜投入巨资为月牙泉“延寿”,以保护这个宝贵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
月牙泉被称为月牙泉,是因为其形状类似于月亮的弯弯月牙。它的长度约为米,宽度约为25米,目前平均水深只有1.5米左右。月牙泉的水主要来自于地下党河的古河道。在古代,由于党河地下暗河水源充足,月牙泉化身为一个湖泊,水势浩大,甚至可以行船。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农田的开垦,月牙泉的水源逐渐枯竭,泉眼已经不再涌水。到了年,月牙泉几乎干涸,面临着危险。
为了保护月牙泉,甘肃采取了两种补水方式。第一种方式是通过铺设输水管道,用人工注水的方式提高月牙泉的水源补给量和水位。然而,由于月牙泉所处的沙漠地带渗漏严重,这种方式只是治标不治本,无法根本解决问题。而且,注入的水质与泉水本身无法融合,导致泉水变得浑浊并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因此,这种补水方式很快被废弃。
为了更自然地补充月牙泉的水源,当地决定模仿自然生态的方式。他们将党河分为两段,并在其中一段建设了一个大型渗水场,以恢复月牙泉原始的地下水补给环境。整个渗水场全长5.8公里,宽度在至80米之间,距离月牙泉仅有4公里的距离。通过这个渗水场,地下水可以在至5天内渗透到月牙泉,实现自然补水。每年,这种补水方式可以补充万立方米的水量,使月牙泉的水位回升到1.5米左右。
甘肃投资巨资为月牙泉“延寿”的价值对于是否值得投资巨资来保护月牙泉,可以从经济效益和文化保护两个角度来考虑。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月牙泉每年的旅游收入可达到40亿元。以月牙泉补水工程的总投资47亿元来计算,即使只能维持20年,也能够在一年内收回补水成本。投资回报率极高。因此,从经济角度来说,甘肃投资巨资为月牙泉“延寿”,是值得的。
而从文化保护的角度来看,月牙泉作为千年古迹的消失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保护月牙泉不仅代表着对自然景观的保护,也是对敦煌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敦煌的“金招牌”和“摇钱树”,月牙泉是当地的骄傲和象征。失去了月牙泉,敦煌将失去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知名度。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投资巨资为月牙泉“延寿”都是值得的。
个人思考和见解文章中提到了月牙泉的干涸和甘肃为其“延寿”的经历,以及投资和回报的关系。在我看来,保护和修复自然景观是重要的,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文化保护的角度。保护自然景观不仅可以吸引游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可以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而为了保护自然景观,投资是必要的。尽管投资可能会很高,但回报可以是巨大的。我们不应只看到投资的成本,还要看到投资的收益,包括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只有全面考虑这些方面,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