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月牙泉 >> 月牙泉介绍 >> 正文 >> 正文

美丽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

来源:月牙泉 时间:2022/10/2

当代精英文学()//首届全球华语诗文20万大奖赛号陈上前散文

文/陈上前

你是我的眼

有人说:如果你爱一个人,就带对方去沙漠,因为那里美如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同样也带对方去沙漠,因为那里苦如地狱。我并不这么认为,至少敦煌鸣沙山风景区,就不是这样的一处神奇的存在。如果用前半句来形容它,倒还恰如其份。

我第一次踏足沙漠,就到了敦煌莫高窟——这东西方文化和佛教文化交融的殿堂所在地的鸣沙山。因为是上午八点半才涉足此沙山,十二点便须匆匆离去,很遗憾没有在沙漠中露宿,欣赏日落日出,所以便不会有如陈子昂笔下的“黄沙幕南起,白日落西隅”,王维笔下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般的感受,当然也更无从体会大漠日出那雄奇瑰丽的胜景了。不过鸣沙山还是颠覆了我对沙漠的所有想象:黄沙漠漠,广袤无垠,热浪四涌,偶尔驼铃飘过,唱响生命,除此之外,便是一片死寂——鸣沙山不是这样子的,这里游人如织,生气勃勃。我想:这固然得益于当地政府对该地区的开发,但更为重要的是鸣沙山的风景实在太美。

鸣沙山的美首先美在它的地理状貌。据《元和郡县志》记载:鸣沙山一名神山,在县南七里,其山积沙为之,峰峦危峭,逾于石山,四周皆为沙垄,其背有如刀削。那如刀刃般划出的漂亮峰线直接天际,在晴空烈日的映照下,有一种无以言说的线条美。其二美在它神奇的特性。鸣沙山沙细滑温润,软软款款,人登之即鸣,仿如管弦丝竹,下山时沙随足纷纷流溢,实在奇特,这大概也是鸣沙山得名的缘由吧!滑沙也实在是一种美的舒适的享受!其三,美在它惊人的恢复力。在鸣沙山上,游人无论怎样折腾、活动,流沙经宿吹风,待来日晨起,辄又恢复如旧:沙峰起伏,金光灿灿,如绸缎般柔软,如少女般娴静,覆面平整光滑,看不出任何人为痕迹,实在神奇!其四,美在沙漠中的驼队。看游客骑骆驼,坐在驼峰之间,跟随着骆驼一摇一晃的节奏,颤悠悠地在沙漠中排着长长的队伍行进,既壮观,又感觉像是酒至微醺,颇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感。驼铃响起,如旷世遗音,绵长悠远,让人情不自禁遥思当年张骞出使西域时的情景,当生命因坚韧而走过迷惘,该会有种怎样的狂喜?

岁月是一场不期而遇的深情,每一次遇见都不该辜负!在鸣沙山,最美的遇见还属月牙泉。我不知道月牙泉相伴鸣沙山多久了,但确乎月牙泉不曾辜负它,也不曾辜负所有游人。这一汪泉眼,如一弯新月,涵着那一泓碧清而又略带点褐色的泉水,静静地躺在鸣沙山的怀抱中,一往情深地点缀着它,沙水共生,山泉相依,成就了“沙漠第一泉”这一世界奇观。泉边,一簇簇水草和芦苇环绕,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在无声诉说着曾经药师佛救度众生病苦的美丽动人传说。泉南,依山傍水,建有不少亭台楼阁,寺庙堂馆,因名人题字其上,墨韵悠悠,更加彰显出这里的文化和艺术底蕴。

“风夹沙而飞响,泉映月而无尘”。我曾不止一次地思索,鸣沙山的流沙与月牙泉的泉眼之间仅隔数十米,但数千年来,月牙泉虽遇大风而不被流沙湮没,地处戈壁荒漠而泉水不涸,到底是何因由呢?难道仅仅是感念药王佛救度众生病苦而泉眼不竭?

如果你注意到鸣沙山、月牙泉座落在大漠边城,你的耳边应该会响起羌笛声声,西风猎猎,战马嘶鸣;你的眼前应该会浮现出金戈铁马,剑影刀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征夫思乡泪”,“征妇夜难眠”,回顾历史,你会豁然明白,月牙泉之所以亘古不涸,那是征夫、征妇的眼泪呀!鸣沙山守望着月牙泉,就是在守护历史,守护老百姓最基本的愿望啊!

如今刀光剑影已随历史远去,各民族之间早已化干戈为玉帛,团结一家亲。敦煌,这个曾经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成了旅游胜地,月牙泉也成了鸣沙山一道最美的风景。不过,我更认为月牙泉就是鸣沙山的眼睛,曾一度,它见证了天地茫茫,黄沙漫漫的苍凉,也见证了驼铃阵阵,烽火连营的历史!如今它更像是鸣沙山的眼睛,鸣沙山因有它而显得更加灵动,更加温情,更富生之意趣!可以想见,在遥远的未来,只要我们重视环境保护,月牙泉这颗眼珠,将会更加明眸善睐,顾盼生辉,把鸣沙山点缀得更加美丽,更富生气!

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

愿鸣沙山守护好月牙泉这汪泉眼,让它永远温润清亮,眼波流转,动人迷人!

愿我们内心的河床永远不浊不涸,即使走过岁月的风尘,也依然明净如初!

作者简介陈上前,男,笔名静水流深,湖南益阳人,现居广东揭阳一小城,从事教育工作。平时喜读书弹琴,吟诗作词,写写散文,听听音乐。先后在《揭阳日报》、《汕头晚报》、《羊城晚报》、《楚风》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词若干,码字不易,我将继续努力,争取创作出更好的更有味道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7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