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月牙泉 >> 月牙泉介绍 >> 正文 >> 正文

英子点评第67辑选评林峰诗词八首英子

来源:月牙泉 时间:2022/7/14
APP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trends-love.com/shangye/16282.html

周文彰题

青霞洞

林峰

烟浮竹径鸟声开,梦里秋桐飞满台。

欲借长空呼白鹤,青霞又过此山来。

英子点评:

炼字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尤其是以凝练为主要特点的古诗词,炼字更为重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古人炼字的佳话。炼字传神,全诗生辉。这种炼字,不是刻意而为,而是根据所写对象,选择富有活力的词语,这些词语也不一定要多奇特,而是要恰到好处。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再普通不过,然用在此句却贴切自然而传神。林峰老师的这首绝句气韵流畅,炼字用词足见功夫,毫无雕琢之感。他仅仅选用了常见的“浮”“开”“飞”“借”“呼”“过”“来”等动词,就营造了青霞洞清幽缥缈而空阔旷远的意境,虚实相生,动静相宜:以“浮”写“烟”,摹烟之静态,以“开”绘鸟之声,打破“鸣”“唱”等用词窠臼,更见鸟的苏醒之状与雀跃之态;“飞”化“秋桐”之静为动态,“飞满台”足见烂漫之境;“借”巧妙地融入自我,景中有我,对青霞洞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凭一“借”字,彰显人之力量,大气浑然;再着一“呼”字,白鹤翩然于长空之景似“呼之欲出”,达到主客观的高度融合;“过”“来”以拟人手法状青霞之灵性,紧扣题目,画龙点睛,大自然的出尘飘逸、和谐美好尽展无遗。“白鹤”与“青霞”不仅同为脱俗之意象,而且色彩鲜明,相互映衬,至臻妙境。

另外,此诗摹景有序,层次井然,画面感强:“竹径”至“秋桐”由面到点,点面结合;进而转至“长空”,从下到上,“青霞又过此山来”再从上到下,参差有致,章法严谨而不失灵动,以28个字呈现了青霞洞的美好景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月牙泉

林峰

翠涌层楼出晚霞,波光摇碧入银沙。

只因月泻光如水,故有仙泉唤月牙。

英子点评:

宋·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关烟雨图〉》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是诗画的高境界,如何营造出这种境界需要合理的布局和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其中对色彩的有机调配当是达成“诗中有画”的途径之一,林峰老师的《月牙泉》就是色彩鲜明、美轮美奂的一幅画:“翠涌层楼出晚霞”中的“翠”与“霞色”的组合,造成空间上的缤纷错落,而对“翠色”的描绘,着以“涌”“出”写之,化静为动。尤其是“翠涌层楼”独特的视觉,得“蒙太奇”剪辑之法,绿意盎然之境自然生成,并与“晚霞”融为一体,景象大焉。“波光摇碧入银沙”又是另类色彩的组合,由首句的暖色调转入冷色调,“碧”与“银”搭配和谐,“摇”“入”两动词有机地将这两种色彩进行天然雕琢,清新可人之境立显。转结采用因果关系之复句,以“月”之重复道出月牙泉之名的由来。“只因月泻光如水”描绘了月光如水的清幽景致,“泻”巧化月光之静态为动态,“光如水”这一比喻更是形象地增加了“月光”的流动性。全诗描写、议论相结合,前两句精工细描,后两句议中有景,高度升华了月牙泉之美。

河津龙门

林峰

绝壁横开万古雄,天梯千尺渐朦胧。

浪回秦晋思渔父,烟过陕甘迷断鸿。

玉女莲香桑峪北,桃花风起大河东。

舟头又听奔雷响,欲上昆仑接太空。

英子点评:

不同的写景诗切入角度往往不同,有的侧重于空间顺序,有的侧重于时间顺序,有的侧重于色彩描绘,有的侧重于人物的感觉,有的几种角度交叉运行......林峰老师的这首七律就是采用多维角度的方式立体地展现了河津龙门的景象,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叹之情。

首联从时空角度切入:“绝壁横开万古雄”以“万古”的时间之长突出河津龙门,“横开”而见“雄势”;“天梯千尺渐朦胧”以“千尺”的空间之高进一步突出河津龙门的壮景,并以“渐朦胧”这一感受侧面渲染。颔联继续以时空角度深化河津龙门的历史内涵:“浪回秦晋思渔父”从时间角度切入,化典自然;“烟过陕甘迷断鸿”从空间进入,通过“迷断鸿”含蓄地道其高峻险拔,“渔父”与“断鸿”人、物交错,双线灌注,全面展现了河津龙门的人文历史与地理环境。颈联从典型物象切入,抓住“桑峪北”的“玉女莲”与“大河东”的“桃花风”去写,一“北”一“东”,空间方位井然有序,“三一三”句式运用自如,灵动飞扬。尾联从听觉感受侧面表现河津龙门,得渲染烘托之法,“欲上昆仑接太空”想象瑰丽,浑然一体。

全诗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相宜,情景交融,展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气势,令人回味绵长。

雨中重访国清寺

林峰

西风吹动一声钟,雨洒天台翠几重。

云气凝成金舍利,烟光吐出玉芙蓉。

不知石上梅花早,惟觉窗前贝叶浓。

来岁五峰三月里,焚香再觅旧行踪。

英子点评:

此律紧扣题目,描绘了雨中国清寺的幽静景致,肃穆的氛围漫溢于字里行间。“静”是相对于“动”而存在的,前四句采用“动静结合”之法,营造了雨中国清寺清新幽雅的意境。首联先动后静,“西风吹动一声钟”起笔不凡,以虚写实,国清寺的钟声在风中回荡,悠扬渺远,以此动景反衬国清寺的禅静;“雨洒天台翠几重”动静相生,雨涤尘埃,天台山的几重新翠静谧有致。颔联先静后动,“云气凝成金舍利”以“凝成”一词化流动之云气为静态之“金舍利”,“烟光吐出玉芙蓉”足见“吐出”的动态流程图。作者抓住“云气”“金舍利”“烟光”“玉芙蓉”等典型物象,表现了中国佛教宗派天台宗的神秘与内蕴。后四句着重于“重访”之感受,通过视觉、触觉道出梅花开放之早与贝叶味道之浓,“不知”“惟觉”融入自我,两相对比,相映成趣。时间如流水,人生的轮回似乎在与逝去的光阴相遇,这一番重访,马上又成为过去的行踪,期待“来岁五峰三月里,焚香再觅旧行踪”。尾联不直言人生感悟而禅意自出,引人思索。

浣溪沙?垫江牡丹

林峰

风过西南别有春,天池红绿已缤纷。檀心一点绝纤尘。

色本无心方自在,香非刻意始天真。最难得是解花人。

英子点评:

唐中书舍人李正封咏牡丹名句“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使“国色天香”成了人们对牡丹的定评;明·冯琦的“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赋牡丹予“花中之王”的美誉;唐·刘禹锡的“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由京城人赏花倾城而动侧面衬托了牡丹诱人的魅力。林峰老师的这首小令着重探寻牡丹的“内心”,将花与人近距离接触,使得牡丹独具几多情味,亲切而自然,清新而纯真。

“风过西南别有春”含蓄道出垫江牡丹的地域范畴,突出垫江因牡丹的存在使得春天独具特色,其特色在于“天池红绿已缤纷”,此为外显。歇拍以“檀心一点绝纤尘”道出牡丹纯净的情怀,永葆赤诚之心。过片对句借物寓理,自然洒脱:牡丹之国色本是无心而就,方能自在地绽放,毫无矫揉造作之态;其天香亦非刻意而成,更见牡丹之天真心性。这,也就是牡丹引起作者喜爱的缘由吧——最难得是解花人。能解得牡丹之语的,当是牡丹的知音了,最是难得。而此时的作者,难道不是最难得的解花人吗?因为爱,方才懂得。作者懂得牡丹,当然是最爱牡丹的人了。如此,含蓄地表达了对牡丹的喜爱之情。情感不外露,乃诗词之道,作者拿拈得可谓恰到好处。

卜算子?十九届六中全会谨依文彰先生韵并和

林峰

俯仰百年间,掌上关河灿。似有花中剪雪声,来把丰年换。

鹏化一天星,龙起春光畔。四面云随天宇开,梦在初心绽。

英子点评:

应景诗词难为,难在容易陷入“老干”窠臼;步韵的应酬诗更是难上加难,难在容易被原作“框住”而跳脱不得。林峰老师的这首步韵应景词巧妙地克服了这两个难点,写出了自我特色,将应景之作写得诗意盎然。上片写建党百年取得的辉煌成就:俯仰百年之间,山河面目已是焕然一新。“似有花中剪雪声”以景语写时事,暗喻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及意义,词味顿出。歇拍“来把丰年换”紧承“剪雪声”而来,意谓“瑞雪兆丰年”,独具匠心矣。过片以“鹏”“龙”寓示召开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前景。“四面云随天宇开”道出“云开雾散”之意,象征着祖国的前景一片光明。梦想在固守初心中绽放光芒,给人鼓舞。全词充分调动意象反映时事,横跨百年党史而有条不紊。以鲜活灵动的语言表现时事题材,实属不易。

鹧鸪天?射阳鹤乡菊海

林峰

五彩祥云照眼明,琼枝千朵向人倾。谁呼白鹤来东海,我送秋香入画屏。

浓淡紫,浅深青。雅姿玉魄两娉婷。南来不借生花笔,人在天孙锦上行。

英子点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的道理,“一方水土亦养一方物”,所以每一处的人与物既有个性特征,又有总体特征。笔者从赏析林峰老师的第一首词《临江仙·凤凰城》开始,就知道他很注意事物的地域性,其笔下的物象特点几无雷同。这首词写的是“射阳鹤乡菊海”,射阳鹤乡的菊海在其笔下熠熠生辉:“五彩祥云照眼明,琼枝千朵向人倾”总起,突出菊花的光泽与数量,与“菊海”之名相合。“谁呼白鹤来东海,我送秋香入画屏”以灵动对句道出射阳鹤乡菊海与他处的不同特色来,即景物的地域性,充满神奇浪漫的神话色彩。过片三字对以“紫”“青”为基本色调,辅以“浓淡”“浅深”等颜色程度词,参差错落而富有层次感,突出了菊花种类之繁多,不愧为“菊海”。“雅姿玉魄两娉婷”由外而内地赞扬了菊花“内外兼修”,让人忍不住要赞美她。然作者笔锋一转:南来不借生花笔,人在天孙锦上行。赞誉可见匠心:纵然有生花妙笔,亦是难以写尽射阳鹤乡菊海的美,是无需再借“生花笔”的。此地的妙境似乎就是天上的织女织出的锦缎一般,游人就如在锦上行走。描写缺少想象则滞实,想象缺少描写则空虚,作者深谙此法,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读来引人遐思。

临江仙?娲皇宫

林峰

霞起灵虚叠翠,风来幽谷含英。山腰无数夕阳明。树留惊世古,石炼补天青。

楼活神工造化,崖磨妙手曾经。九重真气向谁倾。停骖迎爽籁,招鹤下沧溟。

注:楼活句指宫中有活楼一座,随风摆动。

英子点评:

这首《临江仙》在句式上很有特点,作者以两个六字对和两个五字对写尽了娲皇宫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蕴。“霞起灵虚叠翠,风来幽谷含英”以对句开拍,描绘了娲皇宫群山叠翠、流水环绕的秀丽风景,语言优美,几个动词贴切传神,给人身临其境之感。“灵虚”与“幽谷”增加了娲皇宫的神秘感,让人欲探究竟。“山腰无数夕阳明”继续描绘娲皇宫的自然环境,过渡到五字对“树留惊世古,石炼补天青”之人文内涵,用“女娲补天”之典,切合此地特色。娲皇宫依山就势,巧借天然,人称之为“天造地设之境”。这里不仅建筑宏伟独特,而且还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国内罕见的摩崖刻经,是一处不可多得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过片的六字句似对非对,表现了娲皇宫的历史文化,作者抓住此地的“活楼”“摩崖”这两种典型物象,表现力强,尤其是“曾经”一词语义双关,既表现娲皇宫摩崖的历史悠久,又突出摩崖刻经为此处古迹之精髓。山顶娲皇阁外山崖上有北齐时期的摩崖刻经6部,多达13万字,被誉为“天下第一壁经群”,在我国佛教文化中享有盛名。“九重真气向谁倾。停骖迎爽籁,招鹤下沧溟”将典实与想象融为一体,开启了来自遥远历史的神秘之门,任君想象。

林峰简介

林峰,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理论研究与评论部主任、《中华诗词》杂志社副主编,著有《一三居诗词》《花日松风》《古韵新风?林峰卷》《一三居存稿》等诗集。

评者简介

张金英,网名南国英子,笔名英子。70后,粤人居琼。倾心诗词创作与评论,创办《英子评诗》公众平台。现为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评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华诗词学会教育培训中心高级研修班导师。

《英子评诗》微刊第期

撰稿、编审、制作:英子

“英子评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