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李慧敏
尽管疫情还未过去,敦煌旅游业已开始逐步恢复生机。
6月份,《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来到敦煌市采访时,市区街上已有不少游客的身影。本以为疫情还未过去,景点应该比较冷清,但当记者来到莫高窟景点,却意外得知当天的参观门票已售罄,只能买到第二天的门票,工作人员向记者以及其他一些没买到票的游客解释,参观莫高窟需要提前一天买票。
对于莫高窟的门票“火爆”,敦煌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贺雁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现在游客量较前几个月有大幅增长,但并没有完全恢复,主要因为现在要按照“限流、预约、错峰”的要求做好防控工作,每天接待的游客数量有限。
后疫情时代,面对疫情的波动,敦煌旅游业以有序复苏展示出其产业的韧性,而这背后是敦煌不断打造全域旅游城市的积累。
复苏通道开启
事实上,疫情给敦煌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游客数量一度断崖式下跌,在端午节前,来敦煌的主要还是以省内的游客和散客为主,以月牙泉为例,每天接待的人数同比大概在去年的三成左右。”贺雁鸿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介绍。
不过,随着疫情好转,以及敦煌复工复产的推进,从5月份开始,敦煌的市外游客不断增长,有时外地游客能达到6成,最多甚至能达到8成。端午节期间,游客量已恢复到往年的6成。
6月4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构要加强指导,推进旅游文化等行业扩大复工复产。
“疫情期间,我们按照国家政策,始终是一边坚持复产复工,一边严格常态化防疫,如采取预约、错峰、限流等方式保证游客安全,游客住宿就餐、入园参观等都要扫健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