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阶夜色凉如水,正是观星好时光。
哲学家康德曾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类心灵,一是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二是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可是对身处喧嚣都市的我们来说,又已经有多久没抬头仰望过星空了?幸运的是,这次我收到了广汽三菱欧蓝德的邀约,远赴青海蛮荒之地来一场观星之旅。对于我这个星空摄影爱好者来说,心中满是期待。
和欧蓝德探索未知边界来自买车大师00::22
此次落地青海的第一站便是格尔木,这座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城市对我而言一直保持着一种神秘感。它是青海省第二大城市,全市近90%的土地为荒漠、半荒漠的戈壁滩,有着长江源头、雪山冰川、昆仑雪景、瀚海日出、沙漠森林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象,美丽壮观。与边远地区的戈壁不同,格尔木市区是这戈壁沙滩上的一座绿洲,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农田葱绿,树木成行。
此画面需要脑洞
这里也是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交通要道,往上是海西线、向下是青藏线、可可西里。从一片荒原到另一片荒原,绝美景色也纵横其中。这次观星之旅,就让我们从这里出发,一起去探索璀璨银河,追寻孤烟大漠……
沿着柳格高速转到国道,一路上既能看到茫茫戈壁也能看到格尔木很多重工企业。由于这里地属中国海拔最高的柴达木盆地,所以矿产资源丰富。当地人告诉我:柴达木不仅是盐的世界,而且还有丰富的石油、煤、钾肥,以及多种金属矿藏,如冷湖的石油、鱼卡的煤、锡铁山的铅锌矿等都很有名。所以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的美称,远处的山头也是因为内含不同的矿物质而呈现出不同颜色,而这些自然资源也是格尔木的经济支柱来源。
国道从青海西宁直通新疆喀什,沿昆仑山脉东西延展,途经青海湖、水上雅丹,跨过罗布泊野生骆驼自然保护区、米兰遗址。当然,上述地点我一个都没去。出格尔木踏上国道,一路向西进入柴达木盆地深处,一路黄沙漫漫,戈壁连绵,而我们的目的地是近两年大热的U型公路。作为中国的“66号公路”,这里是自驾游爱好者不愿错过的最美打卡地。
国道的路况还是比较讨喜的,路面平整,和城区道路没太大区别,只是道路起伏较大,从远处看好似直通天际,所以称之为U型公路。面对坡度起伏极大的U型公路,欧蓝德的动力表现非常不错。三菱的MIVEC发动机搭配INVECCVT变速箱,使得欧蓝德的动力输出十分平顺,并且能够随时保持充足动力,上坡、下坡都游刃有余,一路也是轻松惬意。
当然,这种双向单车道再加上高低起伏而造成的视野盲区,是逆向超车时绝对忌讳的一件事。所以车队必须保持规整的队形,而此时打开随速跟车功能则可以让你有更多的精力去欣赏风景。
但这条路,两旁颜色单调,似乎没有尽头。5个小时过去了,也见不到一间屋、一棵草,只有苍天、戈壁和路。
所以,U型公路后没再出现称奇的景观,更没有令人神往的厕所,直到我们来到了一湾碧绿的湖水——东台吉乃尔湖,才缓解了我们的“视觉疲劳”。
前面也提到了,柴达木盆地不仅是中国盐矿之最,也是世界盐矿之最。因此,柴达木盆地又被称为“盐的世界”。
东台吉乃尔湖属硫酸镁亚型盐湖,被称为“青海版马尔代夫”,我觉得当之无愧。由于含铜量较高,湖水呈现出鲜绿色(湖水有轻微腐蚀性),岸边覆盖着白色的盐花,形状千奇百怪且极其坚硬,所以这一路上有很多路都是由盐铺出来的“盐桥”。
和之前我走过的翡翠湖不同,东台吉乃尔湖的面积更加巨大,而且浅滩较多,就是苍凉荒漠中的水上仙境。一望无际的碧绿湖面,纯白如雪的“银色沙滩”,让人感觉一瞬间仿佛从寸草不生的茫茫戈壁穿越到了海岛胜地马尔代夫。来到这最热门的绝美盐湖,大家都争相记录这洁净的白和纯正的蒂芙尼蓝。
当然,想要避开熙攘的人群还要沿着岸边走很远,到处都是穿着红衣的妹子也难免让人审美疲劳。不过欧蓝德也未能“免俗”,只是颜值也确实在线,随便捏张照片都很养眼。另外要注意的是,东台吉乃尔湖仍属矿场,旅游业只是它的“兼职”,不收门票,停车20元。所以,建议各位在它被过度开发之前有机会还是亲自去一次吧,童叟无欺。
在被强烈的紫外线“摧残”过后,我们继续前行,但开了好久之后,仍能在远处看见碧绿的盐湖,可想而知这块“翡翠”是有多大。只是往西边的湖改名叫西台吉乃尔湖,不光名字变了,湖水的颜色也不尽相同。就像下面这张照片中,两边呈现出不同色调,这是因为西台吉乃尔湖含钾镁锂等金属元素和卤化物,盐床呈现出深浅不一的黄、绿或蓝色,和大柴旦的翡翠湖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东台吉乃尔湖和西台吉乃尔湖也被人们称为“双色湖”,而中间供车辆通行的道路便是用盐铺出来的。
离开盐湖不久,我们终于来到了整个旅途中的第一个雅丹地貌——乌素特水上雅丹。
起初我仍以为这是片咸水,但看到岸边一条死掉的鲫鱼后才改变了看法。
提到雅丹地貌,你或许首先会想到新疆的罗布泊。但是在青海,有世界上唯一一片在水上的雅丹地貌。
“雅丹”是维吾尔语,意为“具有陡壁的小山包”,是一种奇特的风蚀地貌。雅丹地貌是由于亿万年的地质变迁,因褶皱而隆起,吹蚀地表物质形成的多种残丘和槽形低地。乌素特水上雅丹更是地球上现存最早的水上雅丹区域,历经千万年的地质运动和时空变幻,孕育了面积最大最为壮观的雅丹群落。
一座座高低错落、形态各异的雅丹散落于水面,远处小木船随着阵阵涟漪起伏荡漾,伴随着耳边的寂静,让人仿佛置身于画卷之中。面对此番美景,手握啤酒坐在椅子上,与三俩好友谈天说地,有欧蓝德一路陪伴,这感觉真好。
此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半,眼看天色渐暗,本想一睹水上雅丹的日落余晖,但风云突变下起了大雨。只好作罢,修整一夜,期待明天最酷的星空拍摄点吧。
这是去星空拍摄点的必经之路,是一条基本不会存在于团队旅游线路中的路线,是一条由车压出来的搓板路,隶属无人区的火星一号公路是由碎石、黄沙组成的非铺装路面,坑洼不平路况很差,进入需要四驱SUV。起点在西台吉乃尔湖附近,终点在冷湖镇附近。
“火星1号公路”这个名字的由来其实也很简单,这一区域有全世界最大的雅丹地貌群,也是中国疆域内最像火星的地方。
当然在这条长度近90公里的烂路上,我的更多精力则放在驾驶上,因为昨晚的一夜风雨成了欧蓝德面前的“加试题”。受降雨影响,有些路段变得泥泞、湿滑,给通行的车辆增加了不少难度。但有了S-AWC全轮控制系统的加持,欧蓝德可以在这样的路面上保持更好的稳定性,避免出现车轮打滑、甩尾等现象。如果大家遇到这样的湿滑路面,切忌急打方向,切忌急刹车。
相较于普通两驱车,欧蓝德的四驱系统在这种坑洼土路上可根据车况控制车轮的扭矩分配,让轮胎动能始终保持平衡,降低驾驶操纵的难度。实际上,欧蓝德的表现令人放心,在经过4个小时的“摧残”后毫无异样。
而我们此时也来到“火星营地”做一番休整,这个火星营地也挺有意思,是方圆几百公里内唯一一处能供人睡觉的地方。同时,这里是以科学、科普和科幻为核心的中国首个研学火星模拟基地,每年暑假这里都会举办科普教育活动,有夏令营可以学习宇宙知识。
火星营地设计的很有科技感,从空中俯瞰,好像真的到了火星上的一个基地。里面也有胶囊仓式酒店、一些天文望远镜和火星探测车之类的玩物。
“移民火星”是科幻电影很喜欢的题材之一,很多科学家猜测火星存在或者曾经存在过生命。电影场景中的火星,荒凉而嶙峋,而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位于茫茫戈壁中的俄博梁雅丹高度还原了火星地貌,被誉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
当我身处巨大的雅丹地貌群里面,气势震撼,再华丽的辞藻也无法形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俄博梁雅丹规模宏大,各种单体雅丹造型各异,是国内雅丹地貌类型最齐全最集中的地方,更是壮年期雅丹的代表。多年前,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翻越昆仑山进入茫崖,最后绕道阿尔金山北出敦煌,而阻隔大探险家继续东行的就是这片瀚海雅丹戈壁。因地形奇特常生成诡秘风声,加之当地岩石富含铁质,地磁强大,易使罗盘失灵,导致行人无法辨别方向,就像走进巨大的迷魂阵。
而面对俄博梁雅丹群的复杂地貌,三菱欧兰德毫不怯场,这与其常年征战达喀尔拉力赛积累的专业经验不无关系。经传奇车手增冈浩调校的专业级SUV底盘、S-AWC四驱系统,加之富余的接近角和离去角,使欧兰德在各种交叉轴、炮弹坑中游刃有余。mm的最小离地间隙,让欧蓝德在起伏不平的路面上依然保持着高通过性和强稳定性,老实说就没有它过不去的坎。
欧蓝德伴我一路征服高地深入“火星”,在没有信号没有植被的戈壁深处,感受大自然的力量,正视内心深处的渴望(几天下来渴望的也只有信号了)。而我,也将在这最静谧最魔幻的俄博梁赏漫天星光、灿烂银河。
随着天色渐暗,繁星点点也逐渐露出,这种绝对远离光污染的地方实属难得。除了避开光源、避开明月和云朵,你还得了解相机参数,才有可能得到满意的照片。
在这里我也给大家分享一套数据,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光圈f2.8/IOS/曝光时间25S、光圈f4/IOS/曝光时间30S,均采用手动对焦。当然这套数据基本上能拍出来但并不严谨,最终还要看具体的环境情况而定,所以下图并没有采用以上参数。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在拍摄当夜,银河清晰可辨,而我们也恰巧迎来了极大的英仙座流星雨,很幸运地在同一张照片中拍下了4颗流星。
俄博梁的夜晚寒风刺骨,吹到灵魂出窍。在这凛冽之中拍摄并非易事,高低不平的地势中你得一动不动地扶稳三脚架以防风吹带来微小的晃动而影响成像,直到快门结束。整个拍摄过程持续了三个小时,虽然身体痛苦,但精神上得到了充分满足,算是弥补了几年前的遗憾。虽说我意犹未尽,但退堂鼓已“咚咚作响”,还是早点歇息,天亮准备北上。
沿着火星一号公路北上转至国道,一路上依然苍凉,只是黄土上覆盖了一层白色的盐碱,一眼望去白茫茫一片,仿佛下过一场大雪。这景色看久了也稍显单调,途中路过一个很有故事的地方,算是北上旅程中的亮点之一——破败的冷湖石油小镇。
冷湖石油基地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因开采石油而兴建的一座小镇,当年这里曾是无尽荒漠,因发现大量的石油资源而引来了全国各地的工人来此“掘金”,人口高峰曾有十万之多。但随着90年代初石油资源的枯竭,再加上新的资源探测没有结果,人们逐渐搬离了这里,小镇随之被废弃。如今这里已和过去一样,只剩蓝天黄沙和破败的美感,唯有那一排排断壁残垣还依然在天地间默默诉说着苍凉。在一墙一砖之间,流露着多少悲欢离合。
而像这样逐渐萧条的城镇在青海、甘肃并不在少数,好在随着一路向北,国道的两旁逐渐多了些绿色植被,也渐渐让人感到了生机勃勃。我心里也清楚,翻过远处的山脉,就完全是另一种景象。翻过那当金山垭口,也就是——
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给汉武帝的报告,说“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汉朝时正式设敦煌郡。而古人对“敦煌”二字的释义也相当霸气:“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汉唐宋之际,丝绸之路是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敦煌也由此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而敦煌千年来沉淀出浓厚的历史文化,也在不断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及艺术爱好者。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历经两千多年的风沙洗礼。古人把最美的时光、智慧的结晶,都封存在这座石窟之中。在精美绝伦的壁画间,感受历史长河流淌而过的厚重和灿烂文明的洗礼。虽说此次来莫高窟于我而言已是“二刷”,但依然为之震撼。窟内禁止拍照,索性买几本文献艺术史料带回去慢慢研究。
当然,来敦煌,莫高窟和鸣沙山月牙泉算是配套项目了,既然莫高窟都去了,又怎能少得了后者。
魏晋《西河旧事》曾记载:“沙州,天气晴明即有沙鸣,闻于城内”。文中描写的正是鸣沙山因沙动成响,似管弦丝竹而成名。踏入金子般璀璨、丝缎般顺滑的沙漠之中,掏一瓢月牙清泉,赏一簇茂盛芦苇,沙丘间隐约望见古城敦煌。一时间,沙鸣丘动,述说千年。
可而今的鸣沙山月牙泉在我看来已是开发过度,众多的娱乐项目打破了古人云的美好,环境卫生令人堪忧,可话又说回来:“来都来了,不去看看么?”
写在最后
在这趟6天5夜,长达公里的旅程中,我和欧蓝德一起一览塞北壮阔山河,一路遇阴雨、风沙、戈壁、沙漠、高海拔山路等恶劣天气和路况。作为一辆家用SUV,欧蓝德在旅程中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欧兰德不仅仅是“飞沙走石”的好手,更是陪伴你去探索发现过程中的忠实伙伴,亦是有温度的情感载体。它所传达的那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热爱探险的生活态度,正是我这个射手座想要的。
(作为游记,也“入乡随俗”提醒一句:甘青海拨较高,8-9月份的温度较低,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夏季前往,建议穿较薄的长袖长裤,并随身携带外套,谢谢观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