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月牙泉 >> 月牙泉新闻 >> 正文 >> 正文

清明时节

来源:月牙泉 时间:2022/5/9

节气

雨纷纷

清明时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

清明时节

文化内涵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清明节不仅有祭扫、缅怀、追思的主题,也有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主题,天人合一传统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清明踏春去

清明时节

传统习俗

1

踏青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清明节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踏青习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2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清明节植树的习俗,据说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

3

放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风筝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4

榆钱

榆钱是榆树的翅果,因其外形圆薄如钱币,故而得名,又由于它是"余钱"的谐音,因而就有吃了榆钱可有"余钱"的说法。当春风吹来第一缕绿色,金黄的榆钱就一串串地缀满了枝头,人们会趁鲜嫩采摘下来,做成各种美味佳肴。

钱芽伴着春风春雨,长成小纽扣般大小的圆形薄片,一串串地缀满枝头。

榆钱不但可以生吃,还可做成榆钱窝窝、包饺子、包子、榆钱饭、榆钱粥等等。榆钱吃法多种,或蒸或煮,皆是美味。另外,采摘多了,洗净晾干储存起来,在冬日里同样可以吃,亦是一道美味菜。在饥荒的年代里,榆钱曾被视为救命之物,作为食物供人们果腹。榆钱作为"功臣"拯救了无数饥饿的生命。

5

苜蓿

苜蓿,又称牧宿、光风草、连枝草;紫苜蓿,又称紫花苜蓿、蓿草,又称金花菜、母齐头。紫苜蓿分布很广,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南苜蓿分布于我国中、南部,长江下游有栽培。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用。春天是苜蓿价值最高的时节,无论从哪方面,这个时候它的新芽味道极佳,可是这时候产量低,物以稀为贵,这个时候苜蓿的鲜美程度,只有吃过的人能理解的来的,胖胖的身材,嫩而不脆,口触感极强,味儿,凉热,品尝各有千秋,保持身材远远胜过其它用品。而且是绿色,无公害,因为这个时候他的成长,是在整个冬天就完成的。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在祖先祭祀仪式中慎终追远,在踏青郊游中享受春天乐趣,文化传承与身心调适是清明礼俗文化的重要功能。

清明时节

自然节气

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与干支时间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清明踏春去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END

本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