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词叫“间隔年”,是西方概念,指西方国家的青年在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的旅行,让自己在步入社会前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在国内指的就是毕业旅行。离别时有离愁别绪,有忧伤有兴奋,有不舍也有期待。大学四年一直在南昌没怎么出去,毕业旅行决定去甘肃是因为闺蜜也是甘肃。还因为身为南方人,想要感受一下北方的粗犷。大学班里几乎有一半都是甘肃人,定西,酒泉,兰州等等。闺蜜是酒泉人,最终制定了酒泉游,看莫高窟,观月牙泉,爬玉门关,访敦煌古城。记得当初买票都不容易,南昌到兰州的车次比较少。提前做了功课,闺蜜也稍微介绍过,每个景点质朴而精美,意料之中,就不一一说过了。意料之外的是,和闺蜜一起看的那场情景舞剧演出——《丝路花雨》,给带来震撼,感动到毛孔竖起来,并且肃然起敬。以前我对于舞蹈的认识和大部分年轻人一样,街舞,交际舞之类的,很少看民族舞。认为自己看不懂,不过就像慢慢听懂了京剧的婉转悠长与圆润唱腔,看了《丝路花雨》我也懂了民族舞的美。据说,《丝路花雨》的舞蹈很多都是来自愈敦煌壁画,舞剧中主角英娘所跳的“反弹琵琶舞”、“千手观音”、“波斯舞”、“胡腾舞”都可以在壁画中找到原型。看到“千手观音”我立马就想到了十几年前(暴露年龄了)在春晚上看到聋哑艺术家们的表演。那种触动心灵的感觉依然留在我心中,没想到在这里竟然再次看到。《丝路花雨》的音乐一响起,我会不自觉地随着音乐而舞动,心情也豁然起来,放佛打开了心灵的天窗。而且《丝路花雨》故事不错,我被剧情吸引,讲的是主要讲述了盛唐时期敦煌的老画工神笔张和女儿英娘救起了波斯商人伊努斯,继而发生的亲人悲欢离合,友人患难与共的感人故事。我仿佛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去体会剧本身所想表达的情感以及给他人的感悟。观看《丝路花雨》不仅可以让我了解敦煌的一段历史、增强对美的认知,提升审美观,而且与时俱进,加入现代化的元素,从而让我享受视觉、听觉盛宴。事后才知道《丝路花雨》已经有38年的历史了,这么多年来一起在更新内容和提升舞美,以适应当下时代需求。在国外的许多地方都有表演过。要是以前的我,我会觉得无聊没有兴趣,可真正看过之后却又念念不忘,还希望会有更多的人看到国内原创的舞剧,了解这“中国民族舞的典范”。如果你慕名而去,根据我的经验千万不要逮这人就问“你家缺水不”这种话,不然你会被鄙视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