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月牙泉 >> 月牙泉发展 >> 正文 >> 正文

看点丨用敦煌民歌,唱出月牙泉的诗情画意

来源:月牙泉 时间:2022/5/27
怎样能够治愈白癜风 http://www.bdfyy999.com/bdf/yufangbaojian/binglibingyin/95762.html

敦煌,寓意盛大辉煌,这里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汇点,是中华民族对外交流的重要城堡。这里是敦煌人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有他们信仰的守望和不容割舍的情怀。这里不仅有举世闻名的莫高窟、有著名的鸣沙山、月牙泉,还有高山、大漠、湿地,有不畏风沙的红柳和千年不朽的胡杨……

敦煌民歌由来已久,藏经洞出土的大批敦煌遗书中保存了唐代的“歌辞”。任半塘先生编辑的《敦煌歌辞总编》中所记载的歌辞总共有余首,其中就有大批的敦煌民歌,这种民歌在唐代称之为“俚曲小调”。敦煌遗书中现存的俚曲小调中有《五更转》《十二时》《白发篇》《十思德》等各种写本。

敦煌民歌是勤劳朴实的敦煌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作的,生活气息浓厚,曲调优美动听,歌词朗朗上口。敦煌民歌以歌唱爱情主要题材,也有神话故事、历史传说、社会生活等方面,许多作品以歌颂爱情为主,久演不衰,为研究千百年来敦煌社会风貌、风土人情、乡俗民规、婚丧嫁娶,提供了生动、丰富、详实的资料。

敦煌名歌主要流传于敦煌市五镇四乡,五镇即沙州镇、莫高镇、七里镇、肃州镇、转渠口镇;四乡即杨家桥乡、郭家堡乡、黄渠乡、南湖乡及周边地区。敦煌民歌流传下来的作品主要有《闹王哥》《绣荷包》《等郎君》《送大哥》《放风筝》《担水》等。

敦煌民歌的发展主要从清代开始。清雍正四年(公元年),川陕总督岳鈡琪见敦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宜于垦荒。于是奏请清知府,移甘肃56州县移民户来敦煌屯垦,移民来敦煌后兴修水利,新开垦良田12万亩,使荒芜百年的敦煌变为平畴沃野,树木繁茂的绿洲耕区。甘肃56州县户移民的到来也带来了青海花儿、陇东道情、陕西秦腔、眉户等地方特色鲜明的戏曲、歌曲和民间小调,移民在生产生活中,这些戏曲、歌曲和民间小调融合荟萃、交流碰撞,形成了独特的敦煌民歌。

敦煌民歌流传最为广泛是在清代至民国时期。现在,敦煌一些民间自乐班还在旅游景点、宾馆饭店为中外游客演唱敦煌民歌,很受中外游客的喜爱。敦煌民歌已成为传播敦煌民间文化、宣传敦煌新的媒介,敦煌民歌的演唱已成为宣传敦煌的重要平台。

在敦煌,提起传唱敦煌民歌的艺人当中,最有名的当属现年58岁的陈正清和她66岁的姐姐陈秀芳。姐弟俩从记事起就跟随父亲唱民歌,这一唱就是40年,年,姐弟俩同时被评选为敦煌民歌省级传承人。一直以来,敦煌曲子戏和民歌是不分的,敦煌曲子戏的各种调,就来自敦煌民歌。

靠着父亲教的几十部戏和六七十个敦煌民歌的调子,陈正清和姐姐在敦煌当地每年的曲子戏民歌大赛中都能够获奖。陈正清的《八调神仙》《老换少》中的“背弓调”都能够给他带来不小的喝彩声;姐姐陈秀芳的《闹书馆》《夸闺女》在自乐班的聚会中都是经典的保留节目,还常常在市上的演出中获得奖励。敦煌民歌给了他们积极向上的追求,如今,姐弟俩在劳作之余研究民歌和参加各种演出,忙得不亦乐乎。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