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月牙泉 >> 月牙泉介绍 >> 正文 >> 正文

莱芜千年古镇的泉水

来源:月牙泉 时间:2023/6/10

  济南市莱芜区口镇是一个千年古镇,早在周代就有人在此建村定居。口镇地理环境优越,旧时陆路、水路交通便捷,是莱芜交通枢纽。口镇街河道边杨柳依依,景色宜人,四周水系发达,嬴汶河的两条支流龙马河、汇河,弯弯绕绕,像古镇的两条臂膀,舞动着绵长的银带,把千年古镇滋润成一片丰满的沃土。

  口镇有51个行政村,66个自然村,以泉命名的村庄有三个:花水泉、御驾泉、泉头;以水命名的村庄有四个:上水河、下水河、官水河、江水。境内有20余眼较为出名的泉水。包括垂杨村的乌江泉、垂杨泉、喷珠泉,泉头村的恩博泉、夹谷泉、老泉、月牙泉,上水河村的水河泉、妖泉(腰泉)、泛花泉,花水泉村的花水泉,赵家村的三星泉,崔家庄的石泉,田庄村的田庄泉,三山村的母猪泉,西街村的七星泉(也叫七星湾),片家镇村的片家泉,御驾泉村的御驾泉,河北村的吕祖泉、白水泉,李家镇村的龙泉,下水河村的双龙泉,江水村的浆水泉、刘家泉、崔家泉。现在长流水的还有恩博泉、妖泉、夹谷泉、花水泉、吕祖泉、浆水泉。

01

垂杨聚三泉

  “沿堤杨柳绿云屯,十里陂塘长稻孙。最是秋风虾菜好,水乡风味似江村。”这是莱芜县令张梅亭描绘乌江泉的一首七言绝句,道出了乌江泉旧时的泉水丰盈和物产丰美。明嘉靖《莱芜县志》对乌江泉有这样的记载:“乌江泉,在县北二十五里,昔伍子胥统兵过此,掘地获泉。味如江水。今有子胥祠在。”乌江泉位于今口镇街道垂杨村西米,潭水面约有一亩,泉口直径40厘米,喷量大。

  垂杨村西首路南十几米处是垂杨泉,主泉眼碗口大,小泉眼数十个。泉水清澈见底,水湾面近似长方形,面积平方米有余。西面隔南北路20米处有喷珠泉,喷珠泉与垂杨泉两泉相通。乌江泉、垂杨泉、喷珠泉,三泉总称为垂衡泉,三泉水合为一股,流入汇河。

  乌江泉潭北岸有高1.8米、宽0.8米、厚0.2米的青石碑立于青石基座上,正面向南,碑面阴刻“乌江泉”三个大字,传说是伍子胥的手迹;背面镌刻“伍子胥统兵过此,掘地获泉”的记事。石碑立于明万历二十四年(),当地乡绅张文渊所立。垂杨泉与喷珠泉石碑立于清康熙三年()。在石碑东边不远处,有一座伍子胥祠,里面供奉着伍子胥的塑像。因伍子胥祠地处交通要道,逢年过节众人云集朝拜,香火不断。

02

水河泉水多

  上水河村、泉头村、塔山村是三个紧邻的自然村,属于一个行政村。这里泉水众多,有恩博泉、夹谷泉、老泉、月牙泉、水河泉、

  妖泉(腰泉)、泛花泉等。

  由于道路整修等原因,旧时的泛花泉、老泉、月牙泉、水河泉业已消失,出水量大的恩博泉一直流淌到现在。恩博泉位于泉头村西北角河边滩地中,其泉水流经上水河、下水河、官水河3个村,最后注入汇河。

  恩博泉建有4米见方的泉池。泉水深达2米,清澈可人,有着冬暖夏凉的特点,原来是全村主要的生活用水,村里人都叫它为“神水”。现在家家用上了自来水,它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恩博泉的涌水量在莱芜诸泉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居第一的郭娘泉。

  在恩博泉下游偏西北五六十米的位置,还有一个涌量很旺的泛花泉,当地人称为“花泉”。泛花泉泉眼很深,泉水顶着沙子往上冒水花,这也是村民叫它“花泉”的主要原因,如今花泉已经被泥土湮没。

  上水河村因地处水河上游而得名。在水河河道里,有一股清泉汩汩而出,循地势向南流入水河,这就是“妖泉”,因传说这里曾经出现过蜘蛛精而得名。又因为泉子处在一个堰坡的腰上,所以当地人也称“腰泉”。

  夹谷泉由三个泉眼组成,属于上水河,现在位于山东省东岳车桥厂厂院内,在夹谷大桥东米处。夹谷泉与夹谷大桥形成了“金桥生辉,三泉印月”景区,成为东岳车桥厂中靓丽的景观。

  泉水泉头村的夹谷泉碑《嘉靖莱芜县志》记载的口镇泉

03

御驾留传奇

  御驾泉村原来属于口镇,后村庄南迁,于年归为张家洼镇。传说嬴政御驾亲征经过此地,喝过此地的泉水,因此得名御驾泉村。

  御驾泉位于祝其山半山腰。这个泉子很蹊跷,在地势低的地方打井都打不出水来,但御驾泉位置那么高,却常年有水,令人叹为观止。以前村里几百口人都是吃泉子里的水,泉水养育了祖祖辈辈的村里人,所以村以此泉为名,就叫御驾泉村。

  吕祖泉本属口镇河北村,后区划调整为雪野街道吕祖泉村。村口河道中有一高台,上面建有一个六角凉亭,凉亭中即是赫赫有名的吕祖泉。吕祖泉是一直径不足1米的圆井,井口用一块整石凿成,由于日久岁深,井沿边缘磨出几道绳沟。圆井西侧还有一个方形水池,底部与井壁相连,泉水丰沛时,水溢入水池。明嘉靖《莱芜县志》上就有记载,时称“吕公泉”,“在县西北八十里,泉水涌出,世传洞宾插剑于此”。有石牌记载:“洞宾点化,孕妇汲水”,阴刻,字迹隐约可辨。原来还建有吕洞宾庙、龙王庙。

  龙泉位于口镇李家镇村东北龙泉寺内,泉水清澈,常年流淌。嘉靖《莱芜县志》记载:“龙泉,在县西北二十里,鲁有龙出其中。”明洪武年间在龙泉南边百米处建起了龙泉寺。寺内主要由大殿、观音阁、文昌阁、石大夫庙等建筑组成。殿门朝南,前有广场,中部的观音阁,与南部的文昌阁均建在石拱上面,威武庄严,与大殿遥遥相对。石大夫庙居东,协调而自然。大殿门前与观音阁前各有大槐树一棵,均需二人才能合抱,虬枝盘绕,生机勃勃。寺西南角有一钟楼,内有1吨多重的铸钟一口,声音悠扬。整个建筑工艺精巧,宏伟庄严。年此寺拆除,寺碑无存。4年村民集资重修了龙泉寺。重修之寺仿照原寺,建有如来殿、观音文昌二阁、石大夫庙,后又陆续建碧霞寺、关帝庙、车王庙、钟楼,龙泉寺又重现昔日光彩。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九、二十、二十一日三天为庙会,常有大戏班来助兴演出,赶庙会的人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热闹非凡。

  双龙泉在下水河村西北二里处,水河北岸,两岭交汇成宝座之势,岩下古松旁有一泉喷涌,清冽甘甜。顺岩向下东南15米处有一高约6米红石龙头,面向西瞪目龇牙,栩栩如生,下面长满翠竹,曰公龙;往下西南30米处有一青石龙头,朝东亦气势不凡,后面一片葛藤,曰母龙。远远看去如二龙戏珠,故得名双龙泉。

  有水则灵,有人则兴。自上世纪90年代后,口镇党委、政府,对当地水资源充分利用,采取大深井治污染等措施,将大冶水库水源净化后,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老百姓家家过上美满幸福的小康生活。千百年来家乡的三十四个名泉,如诗如画的泉水,只能永远活在口镇人的心目中了。(文/魏佑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