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自然保护地故事这是保护地故事发表的第20个作品作者:李平设计:魏明格
音频:小浩韦星编辑:二十六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敦煌,地处甘肃省西部,是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地。
敦煌
敦煌世界地质公园“敦,大也;煌,盛也”,盛大辉煌的敦煌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内地通往西域的咽喉要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
古丝绸之路示意图
摄图网,请横屏从左至右阅览▼这里是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地貌类型的集中代表,雅丹地貌、浩瀚沙漠、黑色戈壁交相辉映,这里是举世瞩目的“敦煌学”发源地,这里是香飘千里的瓜果之乡。雅丹夕照、月泉晓澈、沙岭晴鸣、大漠雄关。雄浑壮美的自然风貌,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厚重的文化历史底蕴,每一样都吸引着我们去探访这颗璀璨的西北明珠。
01雅丹魔鬼城“雅丹”是维吾尔语的音译,原意是“具有陡壁的土丘”,由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在19世纪发现并命名,是一种分布在气候极端干旱或部分干旱区的风蚀地貌类型。
雅丹地貌
敦煌世界地质公园距离敦煌市区千米,位于敦煌世界地质公园西端的雅丹景区,是典型的雅丹地貌集中区。在雅丹景区内,大约有多个雅丹体,类型多样,错落有致,按照形态分为垄岗状雅丹、墙状雅丹、塔状雅丹、柱状雅丹和残丘状雅丹五大类。
雅丹城堡
敦煌世界地质公园它们造型各异,千奇百怪,或如舰队远航,似奇峰林立,也像一座神秘的城堡。纵横的沟谷犹如条条街道,石塔、石柱仿佛楼群、牌坊,更有那拟人似物的雅丹:孔雀玉立、西域公主、天外来客等等,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是约十万年以来以风、水为主要营力侵蚀第四纪沉积物的结果,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杰作。然而,每到季风刮起的时候,恐怖的呼啸似鬼哭狼嚎,令人毛骨悚然,这也是“雅丹”被称为魔鬼城的原因。
天外来客
敦煌世界地质公园作为气候极端干旱区地貌类型的典型代表,公园内的雅丹地貌分布连续且广泛,分布高度密集,为世界同类型少有。同时,雅丹体类型齐全,形态各异,公园内保留了各个发育阶段的雅丹体,是我国乃至世界最为典型的雅丹地貌的代表,极具科研科普价值,是研究雅丹地貌形成、演化的天然实验室,也是普及地学知识的天然课堂。除此之外,如此奇特壮美、千姿百态的雅丹地貌极具旅游观赏价值,是休闲探险的绝佳场地。
垄岗状雅丹:外部形态呈细长的垄岗状,是雅丹地貌发育的初级阶段。其形态最完整,一般成群发育且互相平行,单体较大,长达百米至千米,宽10~40米,高5~30米。墙状雅丹:垄岗状雅丹继续受到侵蚀,从而宽度变窄、中间断开、高度降低,最后外部形态似墙状,基本独立,形成墙状雅丹。塔状雅丹:墙状雅丹继续被侵蚀,逐渐形成长度、宽度较为接近的塔状雅丹,一般基部较顶部直径大,底部直径4~30米,高5~25米。柱状雅丹:塔状雅丹经过崩塌继续演化,形成近圆柱状,一般有直径均匀和上粗下细的两种形态。细高特征较为突出,一般直径2~15米,高5~25米。雅丹残丘:到最后的消亡期,雅丹体沿节理坍塌,成为杂乱堆积的块状雅丹残丘,有些已成土堆,辨认不出原来的样子。从垄岗状雅丹到残丘类雅丹,反映了从幼年期到老年期雅丹地貌发育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雅丹的侵蚀程度更重、沟谷更宽、顶更尖、规模逐渐变小。
02神奇的鸣沙山鸣沙山位于敦煌世界地质公园东端的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距敦煌市南约5千米,因沙动鸣响而得名,以鸣声称奇,为中国四大鸣沙山之一。
鸣沙山东与三危山相连,南与黑石峰山毗邻,西为戈壁和库姆塔格沙漠,东西绵延40千米,南北宽约20千米,主峰海拔米,沙山峰峦起伏,山脊如刃,宛如群龙飞舞,又似一连串灿烂的金字塔,甚为壮观,属敦煌古八景之一的“沙岭晴鸣”。
鸣沙山
拍信创意亘古沙山之奇在这浩瀚无垠的沙漠之中,为何会突兀地堆起了如此壮观的沙山呢?
鸣沙山的形成离不开三个方面的因素:气候、沙源和特殊的地形。
一是气候:鸣沙山地处西北内陆腹地,气候极端干旱,全年多风,为沙山的形成提供了气候条件,更为鸣沙山的沙粒来源提供了动力条件;
二是沙源充足:鸣沙山附近多戈壁滩,西部连接库姆塔格沙漠,为鸣沙山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三是特殊的地形:从戈壁和库姆塔格沙漠,携带沙质较多的西风和北风在这里受到山体的阻挡,使风中的沙粒沉降下来,长年累月,便形成了鸣沙山。
鸣沙山
敦煌世界地质公园最为神奇的是,风力作用使鸣沙山“经宿风吹,辙复如旧”,总是保持着一定的高度和不变的形态。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登上去又滑下来,但鸣沙山依旧巍然屹立,鸣沙之声仍然不绝于耳。
鸣响之奇鸣沙山的沙子“会唱歌”,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沙岭晴鸣”,即鸣沙山在盛夏晴天自生鸣响;另一种是“和声于人”,即鸣沙山“人登之即鸣”。
关于鸣沙山鸣响之谜,目前,有三种解释,静电说:滑动的沙粒互相摩擦会产生静电,静电释放会发出声响;摩擦说:高温干燥时,沙粒稍有摩擦即可发出爆裂声;共鸣说:沙粒表面的微小孔洞形成了“共鸣箱”,沙粒摩擦产生的细微声音被共鸣箱放大,这是鸣沙发声的关键所在。
鸣沙山
拍信创意沙粒之奇鸣沙山的沙也非常特别,由五种颜色的沙粒组成,称为五色沙,为鸣沙山特有。因所含的矿物成分不同,沙粒可分红、黄、绿、白、黑五种颜色,故因此而得名,是鸣沙山的“三宝”之一。五色沙中,白色沙粒的成分以石英矿物为主,红色沙粒的成分以长石为主,绿、黄、黑色沙粒的成分是不同岩石的碎屑。五色沙沙粒颜色斑斓,是辉煌的象征。日光晒热的五色沙更有治疗腰腿疼痛、风湿关节炎的奇效。
五色沙
敦煌世界地质公园沙丘之奇沙丘是由风积作用形成的松散沙粒的堆积体。鸣沙山的沙丘形状各异,有的像城堡高高耸起,有的像长城连绵不绝,还有的像一个个小岛串联在一起。根据形态将鸣沙山的沙丘类型分为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链、金字塔形沙丘和锥状沙丘。新月形沙丘多是在单方向风的作用下形成的,而金字塔形沙丘或锥状沙丘的形成则至少需要风力相近的三个方向不同的风,鸣沙山各类沙丘表面的沙波纹也丰富多样。
鸣沙山
敦煌世界地质公园03千年不涸月牙泉在鸣沙山中的一湾清泉,其形态酷似一弯新月,故名“月牙泉”。泉水西深东浅,平均水深0.8m,水质甘冽,澄澈如镜,如沙海里一枚晶莹的翡翠,镶嵌在沙山深谷之中。
月牙泉
摄图网月牙泉古冲洪积扇之间的洼地当中,便于集水,厚度巨大的松散沉积物中的地下水源源不断流入到月牙泉,为月牙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补给,这便是月牙泉生于沙丘而千年不涸的主要原因。尽管星转斗移,历经千年,风啸沙鸣,月牙泉依然碧水粼粼,宛若明镜,一往情深地映照着鸣沙山。沙水共生,山泉相依,成就了“沙漠第一泉”这一世界奇观。
沙漠第一泉
摄图网鸣沙山月牙泉这一特殊地貌类型的组合,在激起人们探索大自然神奇奥妙的同时,也为世界上其他类似地貌组合的研究提供借鉴。
04浩瀚沙漠在雅丹景区的西南部有一片浩瀚的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库姆塔格沙漠位于甘肃西部和新疆东南部交界处,沙漠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在我国八大沙漠中排行第六。
库姆塔格沙漠
摄图网库姆塔格沙漠是丝绸古道中最为神秘、艰辛的险途,被古人称为“大患鬼魅碛”,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动植物、矿藏等,但因气候恶劣、环境严酷等多种原因,一直被人们称为不可逾越的生命禁区,至今还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吸引着无数勇敢的中外探险者。
库姆塔格沙漠分布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羽毛状沙垄,羽毛状沙垄自东北向西南方向逆山坡向上延伸,沙垄之间分布着一些低矮的沙埂,沙埂与沙垄几近直角相交,沙垄好似鸟羽的羽轴,沙埂好像羽轴两侧的羽支,故而将其称作为羽毛状沙垄。
库姆塔格沙漠
摄图网羽毛状沙垄的形成需要平坦倾斜的地面,地表沙质丰富,两组相近风向是其形成的动力条件。神秘美丽的羽毛状沙垄是库姆塔格沙漠独特的地质构造、特定的地貌结构条件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物,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观赏价值以及科学研究价值,对于研究干旱区气候环境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5壮观的黑戈壁敦煌盆地以北的低山丘陵区,岩石经风吹雨淋日晒等风化作用形成碎块,它们被暴雨形成的洪流搬运下来,形成广阔的山前戈壁平原。在干旱气侯条件下,经长期的风蚀和吹扬作用,使得细沙被大风吹走,在戈壁表面留下了一层黝黑的砾石层,形成了仅见于亚洲中部和中国甘肃-新疆交界处的“黑戈壁”地貌景观。戈壁上的这些砾石被称为风凌石,它们经过风沙的长期磨蚀,形成光滑的棱面或棱角,棱面常与风向近乎一致。
雅丹景区戈壁砾石
敦煌世界地质公园06闻名遐迩的敦煌文化敦煌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名城重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从古至今保存了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见证了敦煌这片土地的辉煌与繁荣。
敦煌博物馆佛像
摄图网莫高窟——沙漠中的美术馆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千米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0余米,上下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非常壮观。崖壁上共有洞窟处,窟内现存有不同历史时期壁画4平方米,彩塑余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
敦煌莫高窟
摄图网阳关阳关因位于玉门关之南,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故而得名阳关。阳关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汉武帝时期,曾是中国汉唐时期重要的边塞关隘和最早的海关,为保疆安民、维护西域稳定,保障丝绸之路畅通起到了重要作用。
阳关遗址
摄图网在古代,它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异常繁荣,所以现代汉语中,“阳关大道”被喻为康庄大道,有光明前途的道路,后来泛指通行便利的大路。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及历代文人纷纷吟唱,更使阳关成为人们告别亲人、故土,出征远游,表达离别之情的代名词。
玉门关因从西域运输玉石到内地需要经过此地而得名。玉门关呈方形,城墙高达10米,上宽3米,下宽5米,四周城垣保存完好,为黄胶土夯筑,是古丝绸之路上中原与西域往来的咽喉要隘,也是重要的屯兵之地。
玉门关遗址
摄图网汉长城遗址自汉代以来,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在河西这片土地上就开始了大规模的长城修整。位于敦煌西北部的汉长城从玉门关以北盐地湾到马圈湾约11千米,由芦苇加砂砾层层夯筑而成,历经千百年的风雨侵蚀,仍屹立于戈壁风沙之中,是中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汉长城,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研究价值。
汉长城遗址
摄图网本文版权归属保护地故事,转载请与后台联系阅读更多自然保护地故事,请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087.html